最近,,網上有博主教大家一些所謂“區(qū)分激素黃瓜的小妙招”,,像是“激素黃瓜刺多且尖利”“買黃瓜不能買直的,、軟的,這樣的是激素黃瓜”“尾部長且小的是激素黃瓜”……這些分辨方法真的有用嗎,?以及,,我們真的需要擔心“激素黃瓜”嗎?今天一次說清~
黃瓜的刺只標志著這根黃瓜是否新鮮,。新鮮的黃瓜往往刺更尖銳,,在運輸、售賣和挑選選購的過程中,,這些刺會接連脫落,,黃瓜的新鮮程度也會慢慢打折。
除此之外,,有一些黃瓜如荷蘭水果黃瓜,,本身就不帶刺,,生產上也不用使用激素,所以從黃瓜的表皮刺來判斷是否使用激素并不科學,。
在搞清楚黃瓜到底應該選彎的還是選直的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明白,黃瓜為什么會彎,?
黃瓜彎曲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是由于細胞生長速度不均勻導致。生長環(huán)境,、生理特性,、遺傳因素以及人工管理都會導致黃瓜出現(xiàn)直或者彎的不同狀態(tài)。黃瓜是喜光植物,,在大棚種植中如果種植密度過大,,植株之間相互遮擋,就容易出現(xiàn)彎瓜,。除此之外溫度,、濕度、土壤,、水分管理等環(huán)境因素也會導致彎瓜的產生,。
除此之外,在授粉過程中如果只有一側的子房受精完成,,另一側種子未受精,,果實也會生長不均勻導致彎瓜。
還有一種情況是病蟲害,。如果黃瓜的瓜身上有病蟲害侵染或磕碰產生的機械傷口,,這一側生長素會收到一定的阻隔,生長速度也會受限,,造成彎瓜,。
有一些黃瓜品種,本身就是彎瓜居多,,是“天生”的彎瓜,。所以彎瓜與否不能判斷黃瓜生產過程中是否使用激素,至于果實硬度一般取決于新鮮程度,,一般越新鮮的果實越硬,。
這個部位是黃瓜的瓜柄。如果營養(yǎng)充足,、品種優(yōu)良且授粉受精完全,,瓜柄就會比較短。
由于這個部位口感不好,,因此選育短瓜柄的品種也是前些年育種的重要方向,,現(xiàn)在栽培黃瓜都是以短瓜柄為主,。瓜柄長往往因為授粉不良和營養(yǎng)供應不充足。
與瓜柄的情況類似,,種植提供的養(yǎng)分,、水分、授粉情況,、品種差異都會導致頭部是否飽滿,,與激素無關。
分辨完這些所謂的“挑選黃瓜妙招”,,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這個挑選方法似乎在默認“激素黃瓜不好”,,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會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嗎,?
首先,,在黃瓜的種植中確實會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植物激素”)來提高果實產量,包括提升黃瓜的果實品質以及幫助黃瓜在高,、低溫等不利環(huán)境中依然能更好的生長,。一般在開花期會使用保花坐果劑如防落素,、氯吡脲等用于防止幼果脫落,,尤其是在低溫、弱光等不利條件下,。同時采用赤霉素可以促進果實伸長膨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只對植物起作用,,還沒有發(fā)現(xiàn)對人體產生影響的直接分析報告,,它們的作用機制與動物激素完全不同。而且,,植物激素只需要極微量就能達到效果,,通常稀釋濃度為十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即使有殘留,,殘留量也微乎其微,,更不會對人的健康有影響。除此之外,,這些物質一般是由人工合成或從植物中提取,或是通過微生物發(fā)酵產生的,,在國際上也廣泛使用,,并且受到嚴格的審批和監(jiān)管。
因此,,雖然有些作物生產中用了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但是也完全不用擔心,。不要被一些營銷號制造焦慮,更不要談“激素”色變,,談“農藥”色變,,談“化肥”色變。
來源:吉林省互聯(lián)網舉報中心
初審:武 昊
復審:吳 瓊
終審:劉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