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長避短吃火鍋
生命時報記者 張芳
能統(tǒng)一各地“吃貨”味蕾的美食不多,,火鍋就是其中之一,。煮沸的湯鍋里,涮得了大魚大肉,,也燙得了山珍時蔬,,無論你喜辣、喜鮮,,或是喜葷,、喜素,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口味,。但要提醒的是,,在享用傳統(tǒng)美食的同時,如果吃得不當,,可能會給你留下健康隱患,。專家表示,吃火鍋時應揚長避短,,做到以下幾點,。點菜控好肉菜比 火鍋屬于燙菜,這種做法相比煎炒炸更健康,,對蔬菜中的維生素C等營養(yǎng)素破壞較小,,能更多地保留營養(yǎng),只要搭配好所涮食材的肉菜比,,就能發(fā)揮其優(yōu)勢,。一般認為,食材葷素搭配要得當,,肉和菜的比例最好為1:3,,葷菜中也要兼顧牛羊肉等紅肉和魚肉、海鮮的搭配,。湯慶順提醒,,辛辣或較油膩的湯底,最好多涮土豆,、青筍等根莖類蔬菜,,少涮葉菜,以免吸油過多。
湯底最好不要喝 火鍋湯底的種類越來越多,,除清湯外,,骨湯、菌鍋,、番茄鍋等也極為常見,。但這些鮮美的濃湯,卻不適合痛風或高尿酸血癥的人飲用,,因為從各種食材中溶解出來的呈鮮物質,會使湯中的嘌呤含量大大增加,,加重痛風癥狀,,若是搭配啤酒,后果更糟,。即便是涮菜前剛剛煮沸的湯底,,有些也不合適痛風及高尿酸血癥患者喝。比如,,香菇嘌呤含量較高,,用其制成的菌湯鍋,無論頭湯或尾湯都不建議喝,。方志峰認為,,在家自制火鍋湯底時,最好直接用新鮮食材熬煮,,少用成品底料,,健康更有保證。李曉林表示,,諸如黃芪,、肉桂等容易上火的中藥材都不建議自行添加,這些帶有滋補作用的藥材應當辨證施用,。
蘸料要防鹽過量 吃火鍋普遍存在高油高鹽問題,,即使是以清淡聞名的粵式火鍋,常配的沙茶醬含鹽量也較高,,不符合健康膳食提倡的“三減(減鹽,、減油、減糖)”要求,,此外,,各種鮮味醬料含鈉較多,應盡可能少吃,。
一頓吃得別太久 火鍋吃得太久,,很容易吃撐,久煮的湯汁也會潛藏風險。另外,,湯底煮得越久,,生成的有害物質越多,對人體傷害就越大,。比如,,湯中所含的鹽、脂肪,、嘌呤等都會增多,,可能導致關節(jié)痛,甚至腎損傷等,。建議食用時間控制在1小時,,最多不要超過1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