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柱基址
銅柱基址位于板石鎮(zhèn)太陽村駐地東南長嶺子山口中俄邊界第八記號處,此處是琿春通往俄境巖桿河的要道。這個臺基是清朝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琿春副都統(tǒng)依克唐阿奉命會勘中俄邊界竣事后所添立的銅柱銘地基,。地基用人工雕鑿石塊壘砌的正方形石壇,邊角整齊,,邊長1.6米,,高0.7米,基礎堅固,,基本無損,。
銅柱高4.15米,寬1.03米,,上刻有吳大澂篆書銘文:“疆域有表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其大意是,,祖國的邊界是有標記的,,是有明確的疆域的。在銘文前,,有序文42字:“光緒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琿春副都統(tǒng)依克唐阿奉命會勘中俄邊界,,既竣事,,立此銅柱”。
銅柱既是中俄兩國邊界的標志,,又是抑制沙俄侵略的銘志,。當時吳大澂對東疆補立的石界牌,能否擋住沙俄的蠶食侵略,,憂心忡忡,。他與俄使巴拉諾夫監(jiān)立“土字牌”后在長嶺子邊界上又添立銅柱,這實際是向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國發(fā)出警告:“此柱可立不可移,�,!钡扯肀噪y移,視銅柱為侵略我國領土的障礙,,千方百計設法銷毀,。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沙俄入侵我東北時,,將銅柱碎為兩段,,并運回俄國,放置于伯力(今俄屬哈巴羅夫斯克)博物館,。
銅柱高4.15米,寬1.03米,,上刻有吳大澂篆書銘文:“疆域有表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其大意是,,祖國的邊界是有標記的,,是有明確的疆域的。在銘文前,,有序文42字:“光緒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琿春副都統(tǒng)依克唐阿奉命會勘中俄邊界,,既竣事,,立此銅柱”。
銅柱既是中俄兩國邊界的標志,,又是抑制沙俄侵略的銘志,。當時吳大澂對東疆補立的石界牌,能否擋住沙俄的蠶食侵略,,憂心忡忡,。他與俄使巴拉諾夫監(jiān)立“土字牌”后在長嶺子邊界上又添立銅柱,這實際是向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國發(fā)出警告:“此柱可立不可移,�,!钡扯肀噪y移,視銅柱為侵略我國領土的障礙,,千方百計設法銷毀,。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沙俄入侵我東北時,,將銅柱碎為兩段,,并運回俄國,放置于伯力(今俄屬哈巴羅夫斯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