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的儀式感
王本道
入冬后的日子似乎過得飛快,轉(zhuǎn)眼“大寒”已過,,“立春”將臨,,然而我對冬日的景觀卻有種目不暇接的感覺,。上周末文友L君打來電話,約我一起去我市的東湖公園散散心,,遂欣然前往,。進入園區(qū),感覺周遭世界很是沉寂,,沒了春日的濃妝艷抹,,沒了夏日的熱烈喧鬧,沒了秋日的竊竊私語,。瑟瑟北風(fēng)吹打著林木,,無邊落葉蕭蕭而下。舉目遠眺,,繁華盡落,,只剩下滿目滄桑。按以往的積習(xí),,我們先是沿湖區(qū)廊道走近一片荷塘,。荷塘中的景象剎那間讓我們心中為之一振:以往清澈的湖水已經(jīng)結(jié)上薄薄的冰層,,但看上去依然粼光閃爍;冬日朝陽映襯下的枯荷,,在凝寒的北風(fēng)中風(fēng)骨依舊,,殘破的葉片,筋脈仍與枝干相連,,搭配成一簇簇類似雕塑的造型,,猶如鐵鑄般傲然挺立著;那一枚枚造型玲瓏精美的蓮蓬,,有的還由干枯的荷桿支撐著,,有的雖與荷桿一起倒進了水中,凍進了冰層,,但在光潔可鑒的冰層上顯現(xiàn)著蒼褐色成熟的凄美,。啊,這冷峻,、靜雅,、清純的景致,不啻是自然界迎接嚴冬的一種儀式,!難怪當年李商隱發(fā)出“留得殘荷聽雨聲” 詠嘆的近千年之后,,大觀園里的林妹妹對此還煞是喜歡呢。
作為文明禮儀之邦,,中華民族歷來是講究儀式的,。以我粗淺的理解,所謂儀式,,即人們對自己生活和經(jīng)歷中的某些事件或場景,,所懷有的那種莊重、敬畏,、虔誠的心理狀態(tài),。儀式感會讓人在看似平凡瑣碎的日子里,尋覓到詩意和前進的方向,。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通過對天地萬物共生共榮的細微體認,為我們總結(jié)出了諸多依時令生息的古老時尚,,其中包括一年之中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風(fēng)俗、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物候,,等等,從而使得歲月在我們的生活中刻下了一道道印痕,,或深或淺,,或隱或顯,,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即成為了一種通行的儀式,。還有,,伴隨著時代的演進,社會的發(fā)展,,時時會有些事件,、場景成為我們民族和人民共同的記憶,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不乏會有更多的奇思妙想留存于自己記憶的底片,。歷朝歷代的文人雅士對這些帶有儀式感的元素傾注了大量繪聲繪色的文學(xué)書寫,,更讓其賦予了豐富的情感和愿望,顯得多姿多彩起來,。如此而已,,一年四季,春秋代序,,國人尊崇的儀式多得難以勝數(shù),,僅就“冬”而言,就難敘其詳,。
按許慎《說文解字》:“冬”,,“攵”為“古文終字”,意思是“四時盡也”,,也就是說,,冬為年之終。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來說,,春種,、夏鋤,、秋收,、冬藏,冬是收藏的季節(jié),。盡管“冬日烈烈,,飄風(fēng)發(fā)發(fā)”,但是“未有深冬未有春”,,冬天的降臨標志著春天不遠了,。因此人們對冬的景仰也蘊含著對春的期盼。上古時期的迎冬儀式十分隆重,,內(nèi)容也極豐富,,儀式之后還要舉行一系列活動,如“賞死事,,恤孤寡”,,等等,,許多文人雅士紛紛書寫《冬日可愛賦》。按古人“冬藏”之說,,在冬季寒冷的天氣里,,身體也需要儲存足夠的能量,通過調(diào)節(jié)飲食,,適當健身鍛煉,,補充生理之需求。如北方冬季中的兩個節(jié)氣“立冬”和“冬至”,,儀式大多是吃餃子,,南方則喜食雞鴨等溫補之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話一年的收獲,,享受冬季溫暖愜意時光。而眾多的文人雅士們則各有自己冬季休閑娛樂的方式,。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期間,,屬人生的低谷階段,但是他坦然豁達,,在一個寒風(fēng)凜冽的夜晚,,賦詩邀好友小酌:“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有熱酒,,有火爐,,有朋友,并能邊飲酒邊賞雪,,如此過冬的儀式感,,真該讓人心馳神醉。類似的越冬儀式不勝枚舉,,如宋代詩人杜耒在《寒夜》詩中寫道“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黃庭堅的《駐輿遣人尋訪后山陳德方家》詩云:“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飄五老發(fā)毛斑,。城中咫尺云橫棧,獨立前山望后山,�,!边@感人至深的詩句,,讓人在攪天風(fēng)雪、水瘦山寒之際讀來,,也會如沐春風(fēng)般的溫暖了,。細數(shù)悠長的歲月中,國人在寒冷的冬季中那些越冬的儀式,,似乎要較春,、夏、秋三季多了一些,,蓋因冬季屬“一季連雙歲”,,正值承上啟下的歲尾年初之際。一個大“年”,,儀式就“勝卻人間無數(shù)”,,還有“年”前那個“冬至大如年”,都屬辭舊迎新,�,!耙粺o復(fù)始,萬象更新,�,!蔽沂窒矏鄱鸥Φ哪蔷湓姡骸疤鞎r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倍凉�(jié)一到,日晷漸長,,陽氣始生,,時日催人。因此無論是公歷的元旦也好,,農(nóng)歷的春節(jié)也罷,,總之,在這個寒冷冬季的盡頭,,一輪新年初始的太陽將在地平線上冉冉升起,,人們當然會有更濃重的儀式感,,剪綠裁紅,,歡歌笑語,去把“新桃”換“舊符”了,。
人在社會上生活,,周遭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你對世界的態(tài)度決定了你會擁有怎樣的世界,。所以真正的儀式感,,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一種從獨樂樂到與眾人共樂樂的生活方式。不辜負生活,,不辜負自己,,不辜負身邊每一朵盛開的鮮花,不辜負每一刻靜美的時光,,面對一年一度的寒來暑往,,時時伴有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才是真正有儀式感的生活,。
年終歲尾,,是盤點人生,領(lǐng)悟生命的驛站,。這些年來,,我曾一次次地到鄉(xiāng)村、企業(yè),、開發(fā)區(qū)去采風(fēng),,感受著基層群眾的風(fēng)采和他們緊跟時代拼搏前行的脈動。歲月飛逝,,人生苦短,,但“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已經(jīng)開啟的2021年,,將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也將進一步自醒自悟,,以新的姿態(tài),,昂揚虔誠的儀式感,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尋覓更多的詩意,,盡心竭力為偉大時代作更多更新更美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