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九大代表 原防川黨支部書記姜泰元(一)
姜泰元(1929-2004),,朝鮮族,,1929年7月17日出生于琿春縣敬信鄉(xiāng)小盤嶺村。1963年,,姜泰元家從敬信公社小盤嶺大隊遷入金塘大隊,在公社糧管所工作,,并兼任金塘大隊黨支部副書記,。1965年為守護祖國邊疆領(lǐng)土,受組織委派,,任防川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lǐng)17戶村民搬遷到“飛地”防川居住。1969年,當選為中共九大代表,。1983年,。任防川村黨支部書記,直至1989年退休,。姜泰元在防川村共奮戰(zhàn)工作24年,,把自己的寶貴年華都奉獻給了防川建設(shè)事業(yè),在人們的心目中,,他永遠與防川村同在,。
一、帶頭遷入“飛地”防川
被稱為祖國“東方第一村”的防川村,,位于琿春市敬信鎮(zhèn)東南端,,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地帶,,距圖們江入海口僅15 公里,,可以遠眺日本海,。清同治年間建屯,因地表層為沙土,多生野大麥,得名黑穆吉(滿語,野大麥之意),。光緒十二年(1886),,欽差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和琿春首任副都統(tǒng)依克唐阿與沙俄進行勘界談判,,取得了重立防川“土字牌”界碑、收復(fù)中國黑頂子地方(今琿春市敬信鎮(zhèn)),、爭回圖們江口出海權(quán)的重要功績,。光緒三十三年(1907),此地曾稱防川項(防川為朝鮮語,,意為多柳的河畔,;項為漢語,頸,、脖子之意),。1938年,張鼓峰事件后,日軍將該處居民強行全部遷走,。
1947-1949年,,重新建屯時,以防川特殊地理位置,,意解為祖國的重要邊防山川,。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當?shù)鼐用裼诌w往縣內(nèi),。1957年,由于圖們江水泛濫,,進入防川最窄的洋館坪段路堤被沖毀,,我國公民長期借走前蘇聯(lián)道路進出此地,防川遂成為我國的一塊“飛地”,。
1964年11月,,延邊社教工作團進駐琿春。時任延邊軍分區(qū)副政委趙南起(朝鮮族,,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軍事科學(xué)院院長,,上將軍銜)為工作團成員,并任敬信社教工作隊黨委書記兼隊長,。
(摘自《琿春歷史名人》)
一、帶頭遷入“飛地”防川
被稱為祖國“東方第一村”的防川村,,位于琿春市敬信鎮(zhèn)東南端,,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地帶,,距圖們江入海口僅15 公里,,可以遠眺日本海,。清同治年間建屯,因地表層為沙土,多生野大麥,得名黑穆吉(滿語,野大麥之意),。光緒十二年(1886),,欽差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和琿春首任副都統(tǒng)依克唐阿與沙俄進行勘界談判,,取得了重立防川“土字牌”界碑、收復(fù)中國黑頂子地方(今琿春市敬信鎮(zhèn)),、爭回圖們江口出海權(quán)的重要功績,。光緒三十三年(1907),此地曾稱防川項(防川為朝鮮語,,意為多柳的河畔,;項為漢語,頸,、脖子之意),。1938年,張鼓峰事件后,日軍將該處居民強行全部遷走,。
1947-1949年,,重新建屯時,以防川特殊地理位置,,意解為祖國的重要邊防山川,。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當?shù)鼐用裼诌w往縣內(nèi),。1957年,由于圖們江水泛濫,,進入防川最窄的洋館坪段路堤被沖毀,,我國公民長期借走前蘇聯(lián)道路進出此地,防川遂成為我國的一塊“飛地”,。
1964年11月,,延邊社教工作團進駐琿春。時任延邊軍分區(qū)副政委趙南起(朝鮮族,,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軍事科學(xué)院院長,,上將軍銜)為工作團成員,并任敬信社教工作隊黨委書記兼隊長,。
(摘自《琿春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