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五”發(fā)送“嫦五”:在自主創(chuàng)新中擁抱未來
發(fā)布時間 | 2020/11/26 9:37:42
11月24日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據(jù)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中國探月工程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以增進我們對于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所做的那樣,。
“長五”發(fā)送“嫦五”,,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不僅讓億萬國人歡欣鼓舞,,連NASA也密切關注,。多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事業(yè)上每一次進步,,都會引起國際社會關注,。NASA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探月工程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也不讓人意外,。
去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由于月球背面比正面更為古老,,科學家認為,,這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猶記得當時,,中國獲得的這種月背影像圖在全球引起強烈反響,。當時,中國國家航天局就表示,,愿與世界各國航天機構,、空間科學研究機構及國外空間科學愛好者,開展合作,,共同探尋宇宙奧秘,。
這一表態(tài),光明磊落,,彰顯了中國國家航天局的開放情懷,。言出必行,說到做到,,中國國家航天局很快與NASA就嫦娥四號降落月球背面的任務交換了數(shù)據(jù),。這一合作,可實現(xiàn)雙贏,,也為兩國在航天領域合作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中國對國家太空合作一直持開放姿態(tài),,有誠意也有行動推動國家太空合作,。誠如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此前所稱的,,“合作是科學家共同的愿望,,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無論探月也好,、深空也好,,都是為探索宇宙奧秘,都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尤其航天大國,、航天強國更應該突出合作,為人類探索宇宙做更多的貢獻,?!闭驹诘厍蛏峡丛虑颍刺眨祟惐揪褪敲\共同體,,有何理由不勠力同心實現(xiàn)合作共贏,?
從上次中國拍出月背影像圖,到這次“長五”成功發(fā)射“嫦五”引來NASA關注并提出分享數(shù)據(jù)的請求,,足以說明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長足發(fā)展,。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邏輯是,如果沒有自身優(yōu)勢,,沒有獨家發(fā)現(xiàn),,是不可能贏得發(fā)達國家關注的,更不可能獲得對方認可的,。此前,,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坦言:“我們過去一直在趕超國際先進水平,趕的東西多,,超的東西少,。這次月球背面探測,中國人做得很好,?!笨陀^來說,與航天強國相比,,我國雖仍有不小差距,,但并非全盤落后,確有超越之處,。
針對NASA提出中國應分享相關數(shù)據(jù),,一些網(wǎng)友表達了不屑。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例,,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我們自己必須攻堅克難,,集中力量搞創(chuàng)新,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的,,自主創(chuàng)新是開放環(huán)境下的創(chuàng)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發(fā)展航空航天事業(yè),如果一味封閉自我,拒絕交流分享,,恐怕只會帶來雙輸,。
當然,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也是需要實力的,,與發(fā)達國家進行科技合作也是需要能力的。如果自身不強,,或者說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別人怎么與你合作?令人欣慰的是,,在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探月等深空探測重大工程的研制中,,一代代科研人員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不斷在攀登高峰中追求卓越,這是我們的底氣所在,,也是信心所在,。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贝舜伟l(fā)射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zhàn),,而接下來還有更大的任務需要完成,,更高遠的目標需要實現(xiàn)。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繼續(xù)瞄準戰(zhàn)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領域,,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就更有信心建設航天強國,,更有底氣為人類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