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xiāng)土人才培育“三步法”助力科學種植——
莊戶學院促增收
經濟日報記者 劉成
山東省平度市仁兆鎮(zhèn)是膠東蔬菜之鄉(xiāng),,其中大姜種植面積約2萬畝,,常年平均畝產4000公斤左右,。通過生姜標準化種植,采用土地熏蒸消毒,、標準化節(jié)點管控等新技術,,今年收獲季最高畝產達到了9500公斤。“畝產量能翻番,,莊戶學院沒白上,,這‘大姜套餐’真管用!”今年56歲的王仁旭隨手抓起一塊姜,,輕輕撥下姜塊上的泥土給記者展示,,“看這大姜塊,喜人吧,!”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產量的翻番得益于王仁旭兩年前做的決定:加入鎮(zhèn)上新時代文明實踐莊戶學院農技科普班學習,,在學院種姜師傅的指導下,,王仁旭對原來的種植技術進行了“改造升級”。
正在地里巡看的仁兆鎮(zhèn)沙北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莊戶學院院長王桂欣道出了莊戶學院的“前生今世”:“一開始我們也邀請農業(yè)專家前來授課,,但大多數(shù)村民聽不懂,不感興趣,,還是按照自己的老路子,、老經驗,甚至有人質疑,,‘打我爺爺輩,,我們就種地,還用你教,?’”
怎么破解這樣的尷尬,?村黨支部堅持走好群眾路線,綜合村民意見,,提出了“先選人,、再學藝、后當師傅”的鄉(xiāng)土人才培育“三步法”,。從本村黨員,、種植大戶、蔬菜購銷大戶等具有一線操作經驗的能人中挑選“鄉(xiāng)土師傅”,,接受培訓后,,再有的放矢地為農民提供通俗易懂的對口服務,讓他們快速掌握技術要領,。
通過這一調整,,找準了專家和農民之間的“中間人”,村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近年來,,平度市圍繞種植技術,、土壤改良、蔬菜電子商務等實用技術培訓,,強化培育新型職業(yè)農民,,培養(yǎng)了一大批群眾歡迎、發(fā)展急需的“土專家”“田秀才”,,引領帶動更多群眾走上產業(yè)升級,、共同富裕之路。
談起莊戶學院的事,,王桂欣停不下話匣:“我們還以農民在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導向,,由‘配餐’到‘點餐’,有針對性地安排蔬菜高產高效種植,、大棚蔬菜管理,、套餐種植知識等課程,解決農民的所盼所需,,通過科學種田,,把農民變成一個個莊戶能人,‘老把式’變?yōu)椤冒咽健�,�,!?br /> 老經驗加新技術,豐收更有保證,。平度成立了市,、鎮(zhèn)、村三級莊戶學院,,以“實用”為主,,貼近群眾需求,把莊戶學院辦在田間地頭,,每年培訓農民上萬人次。
“鄉(xiāng)村治理,,文明實踐,,積極推進鄉(xiāng)村振興,農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接地氣’的農業(yè)技術助推了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也打通了技術指導的最后一道關口�,!逼蕉仁形麄鞑糠止苋粘9ぷ鞯母辈块L呂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