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黨史中不可或缺的體育符號
新華社記者 姚友明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來,,紅色體育事業(yè)在“覺醒年代”中萌芽,在延安寶塔山下,、延河之畔發(fā)展壯大,,在新中國成立后為人們熱情洋溢地投身國家建設傾注了動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關心體育工作,,推動體育事業(yè)改革發(fā)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體育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符號,,深深鐫刻在百年黨史之中,。
歷史回響
上世紀初期,無數仁人志士為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面貌而四方奔走,。在那個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至暗時刻,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東亞病夫”,,這是西方列強當時加之于舊中國的屈辱稱謂。胸懷救國救民理想的中國共產黨人,,早在革命之初就已經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
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雜志上以“二十八畫生”為筆名,,發(fā)表了《體育之研究》一文,,用辯證和唯物的觀點全面論述了體育的目的、意義,、價值,、作用以及鍛煉方法等。這篇文章的發(fā)表,,被視作是紅色體育的光輝起點,。
在中央蘇區(qū),,三大球、田徑和體操項目就有所開展,。中央蘇區(qū)的體育運動,,作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勞苦大眾為主體的新式體育運動,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成為主體,。
在延安時期,,1937年黨中央舉行了“五一”運動會,體育鼓舞了抗戰(zhàn)士氣,,有效配合了軍事斗爭,。據史料記載,當時的體育設備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在空地上樹一根木樁,釘塊木板,,安上鐵圈就是籃球架,;自己動手用麻繩結織排球網;牛羊皮內裝著棉線或鬃毛包縫起來就是球,。即使在最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沒有阻礙體育運動的開展,。
1942年,,延安“九一”擴大運動會吸引1300余名運動員參賽,這次運動會也成為延安時期黨中央舉行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體育盛會,。直到今天,,那些紅色體育事業(yè)在黃土高原上留下的歷史回響,仍然縈繞在耳畔,。
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體育成為強筋骨、健體魄,、樹信心,、聚人心的有效革命方式。
百年夢圓
1908年,,著名的“奧運三問”被提出: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辦一屆奧運會,?那是中華民族對實現偉大復興的一份渴求,。1949年,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在曙光中,中國體育也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
建立健全各級政府體育管理部門,,興建體育場館,建立體育學校,,組建優(yōu)秀運動隊,。一系列舉措在普及群眾體育的同時,也大力推動了競技體育的發(fā)展,,新中國的體育運動水平得以飛速提升:1953年,,吳傳玉在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lián)歡節(jié)運動會上奪得男子仰泳冠軍,這是新中國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的第一枚金牌,。1956年,,陳鏡開在中蘇舉重友誼比賽上打破美國運動員創(chuàng)造的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這是新中國運動員打破的第一個世界紀錄,。1984年,,許海峰拿到了中國人在奧運會上的首金。同樣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擁有“鐵榔頭”郎平的中國女排登上最高領獎臺,,取得三連冠,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體育健兒們以一個個振奮人心的佳績,,不僅展現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勃勃生機,也大大增強了華夏兒女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008年,,隨著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行,“奧運三問”全部作答完成,。2021年,,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這個極不平凡的歷史節(jié)點,,中國體育健兒從東京帶回好消息,,38枚沉甸甸的奧運金牌,追平了中國體育代表團境外參加奧運會的最佳戰(zhàn)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前提下,,全運會不僅和全國殘?zhí)貖W會首次同年同地在陜西省圓滿舉行,而且還實現了兩場盛會“零感染”的疫情防控目標,。人們對“雙奧之城”北京在明年為世界呈現一場冬奧盛會,,懷揣著別樣的期待,。
強國印記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對推動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全民健身公共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民健身活動蓬勃發(fā)展,“提高國民素質,,實行全民健身”的理念已經逐漸深入人心,。如今,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7.2%,。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進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中華民族正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去年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已經吹響了在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進軍號,。
奧運會金牌總數穩(wěn)定進入前三,;體育產業(y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人均壽命,、國民體質尤其是青少年體質有較大提升,,全民健身成為社會大眾的生活方式,學校體育,、社區(qū)體育、業(yè)余和青少年俱樂部體育這三塊短板得以補齊,;體教融合取得重大進展,,體育普遍成為教育手段,教育系統(tǒng)擔負起培養(yǎng)高水平運動員的職責……這些愿景,,成為體育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進征程上的奮斗目標,。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fā)《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就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fā)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提出5年目標和8個方面的主要任務,。上海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曹可強表示,這份計劃無論是在場地設施,、賽事活動,、健身組織,,還是科學建設指導等方面,都是從民眾的切身需求角度出發(f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的需求為中心。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上,,體育仍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見證中國共產黨人繼續(xù)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