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架舊風琴,,保守了多少黨的秘密,?
新華社記者 魯暢 朱舜
在北京市西城區(qū)文華胡同24號的李大釗故居,,西廂房靠墻陳設(shè)著一架黑色老式風琴,漆面斑駁,,白色琴鍵已經(jīng)泛黃,,難掩歲月的痕跡。李大釗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他不滿38歲的一生中,,約10年時間在北京度過。
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釗及家人在石駙馬后宅35號(現(xiàn)文華胡同24號)居住,。這里是李大釗在北京與家人共同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
西廂房是李大釗的書房,,也是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召開重要會議的地點,。據(jù)北京李大釗故居管理處助理館員范玥介紹,李大釗的長女李星華回憶,,因為在此是租住,,李大釗經(jīng)常去東邊頭發(fā)胡同的小市場淘一些舊家具、舊書籍,。
一個夏天的傍晚,,李大釗帶著兒女在一個拍賣行里淘了一架風琴,回來后放在書房的西墻下,,又到廚房打了一盆水,,把琴擦得烏黑锃亮,像新的一樣,。
熱愛音樂的李大釗,,閑暇時經(jīng)常將子女召集到這個房間,用腳踏式風琴,,教他們唱《國際歌》等歌曲,,并講解歌詞的含義�,!捌饋�,,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李大釗將理想信念和對孩子們的教誨融入歌聲中,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傳播革命斗爭精神和共產(chǎn)主義信仰,。
在那個覺醒年代,,風琴不僅是樂器,,還是“秘密武器”。
李大釗在召開秘密會議的時候,,為了防止敵人竊聽,,他會彈起風琴,用琴聲遮掩談話的內(nèi)容,。特別是刮風下雨的時候,,雨聲、風聲和琴聲交織在一起,,一個個重要會議就這樣秘密而順利地召開。
1921年3月,,李大釗用筆名在《曙光》月刊刊文,,公開呼吁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
就在這篇文章發(fā)表后的幾個月,,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宣告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