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土地上的春耕見聞
新華社記者 陳曉宇
“五一”假期,,記者回到位于吉林省榆樹市大坡鎮(zhèn)兩家村的老家,,看到黑土地上有了不少新變化,。作為全國產糧大縣,,榆樹市的糧食產量約占吉林省糧食產量的十分之一,,曾多次摘得全國產糧“冠軍縣”的稱號,。
鋤頭,,是東北農民過去種地的必備工具,。如今在老家的田間地頭,卻再難尋鋤頭的身影,。
“都機械化了,。”3日下午,,村民徐鳳山坐在自家地頭上笑著說,。他的身旁是一輛農用三輪車,車里裝著幾袋化肥和種子,。
遠處,,一臺大型拖拉機正在徐鳳山的地里進行旋耕作業(yè)。
徐鳳山是種植大戶,,自家地再加上承包的地,,近7公頃種的都是玉米。這邊種著地,,那邊院子里還囤著去年收獲的玉米,。這兩年,玉米的價格漲了不少,。
“院子里的玉米咋不賣呢,?”記者問。
“再等等,,看價格還能不能再漲漲,。”徐鳳山笑著,,黝黑的臉上布著好多皺紋,,像是田間小道。
“一公頃地能掙多少錢,?”
徐鳳山掐著手指頭說:“去年一公頃打了兩萬斤玉米,,現(xiàn)在市場上一斤一塊三毛五,那就是兩萬七千多塊,�,!�
“成本費用能占多少?”
“從耕地,、種子,、化肥到用植保機打藥再到收割,大概得有七千塊,,再加上承包費八千塊,每公頃一萬多塊,�,!�
“總共下來,,今年一公頃地怎么也能凈賺一萬兩千多塊吧�,!毙禅P山緊接著說,。
過去玉米價格低的時候,一公頃地承包費只有幾千塊錢,。隨著玉米價格上漲,,承包費也水漲船高。徐鳳山估計今年承包費可能達到每公頃一萬塊,。
與徐鳳山不同,,村民王樹軍早早地就把去年收獲的玉米賣了,6公頃多地凈賺了7萬多塊,。
“孩子要結婚了,,用錢的地方多�,!蓖鯓滠姷膬鹤釉谕獯蚬�,,再過兩個月要回老家結婚,幾年前他就把新房蓋好了,。
當?shù)靥栒俅迕駥谕恋貙嵭忻飧鳂I(yè),,讓秸稈在地里自然腐爛,增加土壤有機質,,進一步保護了黑土地,。焚燒秸稈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少。與以往的耕作不同,,如果選擇免耕,,除了種子和化肥,耕種期間農民不用花一分錢,。響應號召的村民越來越多,。
放眼望去,田野里,,前幾天剛剛播下的種子已經發(fā)芽,,孕育著希望。
新華社長春5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