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是我一生的事業(yè)”
——訪第十八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得者、俄羅斯?jié)h學家羅季奧諾夫
新華社記者 張晨光 周雯
“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是我一生的事業(yè),。這項事業(yè)給我?guī)砜鞓�,,也讓我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眮砣A參加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俄羅斯?jié)h學家、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東方系常務副主任阿列克謝·羅季奧諾夫說。日前,,第十八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本屆頒獎儀式表彰了12個國家的16位獲獎人,。羅季奧諾夫獲得了這一中國出版界面向海外的最高獎項,。
對此,羅季奧諾夫向記者表示,,作為一名漢學家和中國文學的翻譯家,,能夠獲此獎項無疑是一項莫大的殊榮。
羅季奧諾夫長期致力于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翻譯和研究,,翻譯了老舍,、賈平凹、韓少功等作家作品26部,,策劃出版了《邊城文集》《白雪烏鴉》《第四十三頁文集》等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譯文集,。
羅季奧諾夫1992年進入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國立師范大學學習漢語,曾在復旦大學進修,。談及自己從事翻譯的初衷,,他說:“我的博士論文主要研究老舍的文學作品,但是那個時候可以參考的資料還相對較少,所以我希望能把更多中國圖書翻譯成俄文,,方便學者研究和讀者閱讀,。”
羅季奧諾夫注意到,,進入21世紀,,中俄文學交流日益密切,在俄羅斯書店的書架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中國圖書,。
盡管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但在翻譯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羅季奧諾夫依舊會遇到不少困難,。
“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會和中國的同事專家請教。有時候我還會去‘實地探尋’,。之前翻譯遲子建老師的作品時,,我三次到訪哈爾濱,就是為考證幾個地名和一些文化現(xiàn)象,。我也拜訪了遲子建老師本人,,她幫我解決了不少困難�,!�
羅季奧諾夫認為,,中國文學具有鮮明的特色�,!拔幕毺�,、歷史悠久、幅員遼闊,,這些因素讓中國文學別具魅力,。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我們常常會添加注解,,但注解太多又會影響閱讀,,所以譯者對注解的精準把握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但羅季奧諾夫也感受到,,俄羅斯讀者對于中國的知識儲備在不斷提高�,!皬闹袑W到大學,,許多沒有學過漢語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不少關(guān)于中國的知識,他們讀起中國文學也更容易,,這是令人欣喜的,。
在羅季奧諾夫看來,,中國文學引起俄羅斯讀者和學者的更多關(guān)注正是中國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的有力佐證�,!爸袊膶W是世界一流的文學,,應該被更多人知曉和了解。我和圣彼得堡大學的同事們一直致力于譯介和推廣中國文學,�,!�
羅季奧諾夫表示,除經(jīng)典文學外,,中國的科幻文學,、兒童文學、網(wǎng)絡(luò)文學在俄羅斯也獲得廣泛傳播,。
“網(wǎng)絡(luò)文學的受眾主要是青少年,。他們會長大,會成為促進國與國之間交往的‘鮮活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網(wǎng)絡(luò)文學‘出海’能對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產(chǎn)生積極而長遠的影響,�,!绷_季奧諾夫說。
羅季奧諾夫還透露,,自己正在和夫人一起翻譯劉震云的中篇小說《溫故一九四二》,今年還計劃著手翻譯劉亮程的長篇小說《本巴》,�,!拔磥恚疫希望能夠有機會翻譯馮驥才的《單筒望遠鏡》,�,!彼f。
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近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以“促進文明傳承發(fā)展 推動交流互鑒共贏”為主題,,8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700多家展商參展,22萬種中外精品圖書亮相,。(新華社北京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