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一朵“社區(qū)云”貫通“千條線”
人民日報記者 曹玲娟
“周阿姨,,最近感覺還好嗎,?”迎面遇上77歲的獨居老人周阿姨,,上海市楊浦區(qū)四平路街道公交新村居委會主任胡云立即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前段時間,,周阿姨意外肋骨骨折,,現在還處在恢復期,。胡云掏出手機,,登錄“社區(qū)云”,,點開周阿姨的信息頁面,上傳最新一條走訪記錄,。
“老人的自來水水費可以支付了”“上門探望時在家休息,,身體一般”……打開周阿姨的“社區(qū)云”信息界面,每一次走訪記錄都清清楚楚,。
近年來,,上海通過數字賦能基層工作,不斷深化“社區(qū)云”基層治理數字化平臺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在這朵“云”中將社區(qū)管理,、民生服務、自治共治,、日常辦公等功能融為一體,,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效率和服務水平。
前端共享,,后臺同樣打通,。隨著新版“社區(qū)云”投入使用,上海15個市級部門下沉居村組織的信息系統(tǒng)實現“一次認證,、一口登錄”,。以人口房屋信息采集為例,2024年,,上海市數據局會同上海市公安局推進人房綜合采集工作,,整合原來垂直和分散的采集系統(tǒng),實現人房數據“一次采集,、多方共用”,,有效降低基層數據重復采、難共享等問題。
“打開‘社區(qū)云’,,一鍵抵達‘千條線’,,情況一目了然�,!鄙虾J蟹钯t區(qū)奉城第四居民區(qū)黨支部書記彭維說,。通過數據共享,“社區(qū)云”平臺實現50多種報表臺賬自動生成,、字段智能預填等功能,,為基層減報表、減證明,、減跑動,。
目前,上海所有居村委都開通了“社區(qū)云”平臺,,日均使用量138.67萬次,,2024年累計減少約24%的重復走訪工作。
在“臺賬”上給基層干部“松綁”,,是為了更多為民辦實事,。在撫順路社區(qū)睦鄰中心,從親子早教,、老年人英語,,到量血壓、測血糖,,各類便民服務排得滿滿當當,。“從上午9點到晚上8點,,這里熱鬧著呢,!很受居民歡迎�,!惫ぷ魅藛T笑著說,。
在“社區(qū)云”里,小到義診服務,、社區(qū)活動,,大到加裝電梯、增設充電樁等事項,,都是全流程線上公開,,居民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各類信息通知�,!扒岸螘r間,社區(qū)有講座教居民讀懂體檢報告,我就報了名,�,!惫恍麓寰用裉瓶≌f,他還鼓勵讀大學的兒子擔任社區(qū)志愿者,。
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平臺,,成為社區(qū)治理共同體的重要支點。胡云清楚地記得:“以往社區(qū)里更換滅火器,,一個門棟要換6個,,60多個門棟就是近400個,靠社區(qū)干部挨個送上樓,,累得夠嗆,。”如今,,居委會通過“社區(qū)云”發(fā)布樓道微整治更換滅火器親子活動的信息,,居民參與度很高,半天就完成了滅火器的更換,。
“社區(qū)云”不僅能實現減負增效,,還能通過數據共享,助力工作流程再造,。依托基層治理專題庫,,“社區(qū)云”讓數據向基層實時共享,助力基層治理的精細化,。截至目前,,已累計向基層共享7.02億條數據,“向基層要數據”正在向“讓基層用數據”轉變,。
上海市各區(qū)充分利用數據共享,,建設近40個特色應用。在黃浦區(qū),,“要素一張圖”實現了域內居民,、房屋、企業(yè),、店鋪等核心要素可視化管理,;松江區(qū)的“因病致貧預警共享平臺”,筑牢因病返貧的“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