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業(yè)在東陲
——清代民族英雄、愛國大臣吳大澂在琿春紀事
畢瑋琳 王法權 田婕
勘界談判 不辱使命
“帝重申圻根本圖,,臨軒特與使臣符,。西鄰疆域侵陵計,東土屏藩久遠謨,。占地無多互樛葛,,立碑有記莫枝梧。從來忠信行蠻貊,,憑仗皇威鎮(zhèn)海隅,�,!眳谴鬂倪@首詩,既表達了自己忠于國家,、負命勘界的忠誠,,也記錄了沙俄對我國領土不斷蠶食、我國軍民不斷斗爭的往事,。光緒十二年(1886)三月初二,,吳大澂奉命來到琿春,會同琿春副都統(tǒng)依克唐阿與沙俄濱海省省長兼駐軍司令巴拉諾夫,,交涉邊界事宜,。在談判中,,他們不辱使命,,以史為證,與盛氣凌人的沙俄代表巴拉諾夫,、勘界委員舒利金針鋒相對,,據(jù)理力爭。
歷經近5個月的艱難談判,,吳大澂與俄使巴拉諾夫終于在10月12日簽訂《中俄琿春東界約》及《中俄查勘兩國交界六段道路記》,。除補立“啦、薩,、瑪”,,增設“喇、薩”,,更正“倭,、那”諸界牌,以及新舊11個界牌均改為石制,、界牌間添設26個“記號”(小界牌)外,,規(guī)定內容體現(xiàn)了吳大澂此番代表國家、不辱使命的三大功績:
其一,,重立“土字牌”,。地點在“沙草峰南越嶺而下至正岡盡處”江岸地方,沿圖們江至�,?�30華里(15俄里),、陸路直量27華里(13.5俄里)處�,!氨容^舊圖,,展拓十八里,徑直里數(shù)不過十四里”,。6月21日,,吳大澂親赴沙草峰南麓埋設現(xiàn)場監(jiān)立“土字牌”,。
其二,收回黑頂子,。黑頂子又名烏爾渾山,,為琿春南部中心之地,已被沙俄侵占7年,,若不收回,,“則圖們江100余里不復為琿春所有”(吳大澂語)�,!爸袊鐑群陧斪拥胤�,,舊有俄國卡倫民房,議明于1886年6月即光緒十二年遷回俄境,�,!彪S之,吳大澂立調一營靖邊軍前往駐扎,、屯墾,,以防沙俄再來。
其三,,爭得出海權,。吳大澂“費盡唇舌,竭數(shù)月之力”,,最終獲得中國船只可自由出入圖們江口的保障,。10月2日,作為界約附件的《俄國關于中國船只出入圖們江口事的照會》稱:“由‘土字牌’至圖們江口30里與朝鮮連界之江面�,?�,,中國有船只出入,應與俄國商議,,不得攔阻,。”
吳大澂的這段事跡,,《清史稿》有明確記載,。“光緒十一年,,詔赴吉林,,會同副都統(tǒng)伊克唐阿與俄使勘侵界,即所侵琿春黑頂子地也,。遂援咸豐十一年舊界圖立碑五座,,建銅柱,自篆銘曰:‘疆域有封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谑乔纸鐝蜌w中國,而船之出入圖們江者亦卒以通航無阻,�,!彼Q“銅柱”,為一高4.15米,、寬1.03米的邊界標志,,立于琿春通往巖杵河必經的長嶺子山口,1900年毀于沙俄入侵之時,。
當時若僅從土地面積上看,,吳大澂為國家爭得的總共不過百十平方公里,似乎并不起眼,。然而,,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清政府與外國列強的每一次談判,,無不以割地賠款告終,,從談判桌上拿回土地,、爭得權利這還是第一回,,直到清朝滅亡都是唯一的一次。清末進步學者,、外交家錢恂在著《中俄界約勘注》中說:“溯自咸豐八年至光緒十年,,凡中俄立約勘界,無不削地,,惟此一次為展界,。”
在與沙俄談判期間,,吳大澂在琿春欽差行臺曾多次反復書寫“龍”“虎”兩個大字,,此二字取自“龍盤虎踞”之意,謂保衛(wèi)疆土之決心,,愛國激情力透紙背,,作為他這一時期功績的見證,其手書“龍虎石刻”至今還屹立在那塊失而復得的土地上(現(xiàn)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敬立于琿春防川龍虎閣一樓西門廳),。他每天寫日記,抒發(fā)必爭必死必勝的堅定決心,,留下了《皇華紀程》這部洋溢著強烈愛國主義激情的珍貴史料,。
奏請解禁 招墾實邊
清代吉林東部包括琿春、寧古塔,、三姓等地區(qū),,是清朝祖先的發(fā)祥地,。滿清入關后,視這一帶為“龍興之地”而長期禁墾,、限居,,以致沃野荒無人煙,且有疆無界,、有邊無防,,為沙俄入侵洞開方便之門。吳大澂來到吉林后,,面對這片黑土地長期荒蕪得不到開墾,,邊境地區(qū)人煙稀少、經濟不發(fā)達現(xiàn)象,,十分痛惜,,深感自己應造福一方。于是,,他冒著侵犯清王朝200多年來“邊外皇祖龍興之地不得開墾”的祖制之風險,,上書光緒帝請求大開邊禁,招民實邊,,從關內移民到琿春等地開荒耕種,。清王朝對關外的“封禁”,是康熙帝欽定的,,歷代遵行,,不可更改,誰有疑議便會招致不可饒恕之罪,。沒有舍身成仁,、為國為民請命的大無畏精神,是斷不會有此舉的,,吳大澂可謂是有清以來200多年間第一人,。由于他一再上書,情辭懇切,,陳說利害,,終于感動光緒帝和慈禧太后,準許了他的奏請,,命他招移民到吉林東陲耕種土地,。
光緒七年(1881),吳大澂委派能吏李金鏞任琿春招墾總局總辦(東北第一個招墾局負責人),,在五道溝,、延吉南崗、黑頂子等地設立招墾分局,負責琿春解禁后招墾實邊及邊界交涉事宜,。接著派員去山東招收移民墾邊,,允許私自越圖們江到琿春境內開荒種地的朝鮮農民入籍落戶。新落戶的移民開荒種地,,每棚(10戶)給車3輛,;每2戶分1頭牛,牛按半價給墾民,,牛價款3年還清,;所開墾土地,3年內免交稅賦,,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移民們開發(fā)琿春的熱情�,,q春地區(qū)人口明顯增多,土地得到開發(fā)利用,,出現(xiàn)了“朝出耦耕荷鋤便”“雞犬農家相毗連”的新氣象,,為增強琿春邊防提供了人力和物力資源。原琿春副都統(tǒng)管轄的延吉,、和龍,、春化、敬信等地和原寧古塔副都統(tǒng)管轄的寧安,、東寧,、穆棱、密山等,,均是因招墾設局而逐漸發(fā)展成為今天的邊疆重鎮(zhèn),。
吳大澂冒著生命危險破除“封禁”,,招募關內貧民“移民墾荒”,,堪稱晚清時期一代名臣,開創(chuàng)了近代東北開發(fā)的先河,。他不會想到,,其所倡導的移民墾荒,竟然引動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移民潮,。此后不久,,山東、河北,、山西,、河南、蘇北等地的貧苦農民紛紛“闖關東,、求活路”,。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東北人口增長到3000多萬,千萬頃黑土地得到開墾,,東北成為中國一大糧倉,。同時,文化教育,、商業(yè)貿易,、手工業(yè)、輕工業(yè)都得到長足發(fā)展,,東北地區(qū)得到了有史以來的大開發(fā),。
提升級別 興軍固防
吳大澂來到吉林督辦防務后,為進一步加強與沙俄邊界當局交涉,,他奏請朝廷,,提高琿春邊境地方官員職銜,改革原來體制,。光緒七年(1881),,清廷裁琿春協(xié)領,在琿春設立副都統(tǒng)(二品武職),,由依克唐阿首任,,直隸吉林將軍管轄。琿春副都統(tǒng)自光緒七年(1881)設立至宣統(tǒng)元年(1909)裁撤,,共存在28年,,管轄除敦化以外的今延邊大部分地區(qū)。清廷針對沙俄對吉林東部邊疆的侵略,,采取防御措施,。為加強邊防,吳大澂會同吉林將軍銘安,,奏請朝廷改制八旗兵,,廢除世襲制,改為招募制,,編練新式防軍,。從各地招募青壯年,編成鞏,、衛(wèi),、綏、安4個防軍,,計5000人,,分別駐守寧古塔、三姓,、琿春,、吉林等地,。次年防軍增至9000人,后統(tǒng)稱靖邊軍,,經過嚴格訓練,,邊防部隊的戰(zhàn)斗力得到增強。
光緒七年(1881),,吳大澂奏請朝廷創(chuàng)辦了吉林機器局,,這是東北地區(qū)最早的近代兵工業(yè),成為洋務運動中較有成效的軍工廠局之一,。創(chuàng)辦中克服了調員,、建廠、選匠,、購器及轉運等困難,,生產出了以槍彈、炮彈和火藥為主的軍需物資,,滿足了吉黑兩省的防務需要,。吉林機器局還自行研制新式槍炮、試造輪船,,并在全國最先采用機器制造銀元,,為抵御外幣、維護經濟安全發(fā)揮了作用,。吳大澂重視改善邊防軍的武器裝備,,僅為琿春就曾奏請清廷從德國克虜伯炮廠買來6尊遠程十五生大炮,在琿春城南9華里修筑東西兩座炮臺,。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抗擊沙俄從長嶺子入侵時,琿春東西炮臺克虜伯大炮打死敵人200余人,。
為防止沙俄由海上經圖們江入侵,,光緒十七年(1891),清廷在琿春組建圖們江水師營,。光緒十九年(1893),,圖們江水師營初具規(guī)模,擁有三板船一只,,駕噶爾薩炮兩門;四板船兩只,,各載噶爾薩炮一門,。管帶郭長勝,官兵48人,,營房設在高麗城(今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xiāng)裴優(yōu)城),,船只停泊于城后的西步江,春、夏,、秋巡航于圖們江上下游,,配合靖邊軍作戰(zhàn)。
由于吳大澂在督辦吉林防務期間,,采取了一系列鞏固邊防重要舉措,,使得沙俄政府不敢小視吉林,“俄人始稍稍斂跡矣”,。
作為清末杰出的民族英雄,、愛國大臣吳大澂在歷史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改革精神使琿春這個僻塞邊陲之地呈現(xiàn)出了一派祥和安定的景象�,!鞍肫氯章漶R蹄輕,,樹杪云歸雪乍晴。獵戶追狍迷草路,,牧童引犢臥松棚,。岸凌水闊知晴暖,野山風多入夜明,。地僻屯稀投宿早,,得閑行處且閑行�,!眳谴鬂倪@首《閑行》詩充分體現(xiàn)了廢除封禁,、興邊固防、開邊通海,、抵御強敵給當?shù)厝嗣駧淼母蛔愫桶惨�,,他的功績遺澤子孫后代,他的名字也被永遠刻在這片土地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