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城風華一城春
——解碼“北國春城”長春的文化自信樣本
新華社記者 翟偉 郎秋紅 趙丹丹
從“吉林一號”衛(wèi)星俯瞰東北,,沃野千里。長春,,宛如一顆綠色明珠,,鑲嵌在中心。這里曾經(jīng)是遼金軍事重鎮(zhèn),,“闖關東”重要落腳點,,新中國汽車工業(yè)、電影事業(yè)的搖籃,。
近代歷史上苦難中的不屈,、新中國工業(yè)發(fā)展中的奮斗,磨礪出長春自強不息的品格,;茂密的森林,、廣袤的黑土,鋪展開“北國春城”的底色,;東北亞幾何中心的優(yōu)越區(qū)位,,賦予其融通內外、開放包容的氣質,。
立足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老工業(yè)基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長春正在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新征程上實現(xiàn)新突破。
自強不息的城市品格
斗拱飛檐,,碧瓦紅磚,。長春市東風大街上,坐落著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舊址,,百余棟“紅房子”錯落有致,。68年前,新中國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就在此誕生,。今天,,這里是許多游客來長春“打卡”的重要一站,。長春,一座“闖”出來的城市,。
數(shù)百年前,為躲避戰(zhàn)亂和天災,,一批批流民闖過山海關,,到東北謀生。1800年,,為管理日趨增多的“闖關東”流民,,清政府設置長春廳,就此掀開“長春”城的歷史,。
與苦寒爭,,與蠻荒斗�,!瓣J關東”為這里帶來了早年間的經(jīng)濟,、文化和商貿繁榮。后列強環(huán)伺,,這里成為近代東北亞區(qū)域政治軍事沖突的中心,。
走在今日的長春街頭,偽滿皇宮舊址,、偽滿洲國“八大部”舊址……一座座建筑,,時刻警醒著人們勿忘國恥、發(fā)奮圖強,。
落后就要挨打,。當歷史的車輪再度向前,壓抑了太久的熱血可融堅冰,。
新中國成立后,,百業(yè)待興。數(shù)萬勞動大軍人拉肩扛,,傾力支援一汽荒原建廠,;無技術、無圖紙,,一汽人拼搏33個日夜造出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第一部電影、第一爐光學玻璃,、第一輛軌道客車……作為“共和國長子”之一的長春,,接連“闖”出諸多“新中國第一”;“汽車城”“電影城”“光學城”“科教文化城”……一時聲名響徹大江南北,。
“長春人骨子里敢闖敢干,、吃苦耐勞的闖關東精神,,與家國情懷、強國夢想?yún)R聚在一起,,形成了這座城市自強不息,、勇于爭先的精神氣質�,!奔执髮W東北振興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邴正說,。
精神之火,生生不息,。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把實體經(jīng)濟特別是制造業(yè)做實做優(yōu)做強。
今日的長春,,一如既往,,“闖”字當先。
紅旗新能源汽車神州馳騁,,長客高鐵作為國家裝備制造名片出口歐洲,,自主研制的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成功達速試跑……長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攻堅行動,力爭“在老賽道上跑出新速度,,在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才因城聚,城以才興,�,!皟蓮椧恍恰痹獎淄醮箸瘛⒅鈱W科學家蔣筑英,、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長春群英薈萃,,人才輩出。
走進長光衛(wèi)星航天信息產業(yè)園,,滿眼皆是青春面孔,。在長光衛(wèi)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近千名員工平均年齡28歲,,碩博生比例超90%,。今年8月31日,這個公司慶祝成立十周年,,“90后”創(chuàng)新研發(fā)團隊領隊王升激動不已,。工作7年來,他一步步成長為全球最大亞米級商業(yè)遙感衛(wèi)星星座“吉林一號”寬幅02B系列衛(wèi)星副總師,。
“前輩科學家是我們年輕一代的精神導師,,我必以青春之我,為今日之中國航天夢添磚加瓦�,!蓖跎Z氣堅定,。
一汽老廠區(qū)對面,現(xiàn)代化的一汽解放總部大樓巍然矗立,。舊與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在車水馬龍的東風大街傳承交匯,,新老對望間,,一代代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精神薪火相傳。
疏朗大氣的城市底色
“杏花雨,、丁香霧,綠洞長街春長駐,�,!遍L春這座“北國春城”仿佛建在林中。黑松挺拔,、白楊高大,,筆直挺立在貫穿城市南北的人民大街兩側;城東南,,幾代長春人接力,,種出了亞洲最大人工林海凈月潭,源源不斷地為這座城市輸送天然氧氣,。
從上世紀30年代的“寬馬路,、四排樹、圓廣場,、小別墅”設計理念,,到80年代率先提出“森林城市”理念,近百年來,,長春堅持不懈植綠補綠,,如今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17平方米,綠道總量700多公里,。
長春始終堅持生態(tài)為民,。近年來,長春拆掉城市公園的柵欄,,讓綠意進一步透出來,。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公園點綴著城市空間,使人們仰視即有綠,、推窗可見綠,,讓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意浸染出來的城市,,市民更加自覺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為保留一片綠地,,寧可舍棄房地產開發(fā);即使道路窄一點,,也要留下老街旁邊的綠化樹……
幾乎與人民大街平行,,古老的伊通河如玉帶貫穿城市南北,全長300多公里,,大大小小的湖泊,、濕地如明鏡般點綴在城市之中。曾經(jīng),,枯水期的伊通河遭遇嚴重污染,,豐水期又泛濫成災,成為城市“傷疤”,。8年前,,最大的綜合治理工程啟動,長春的母親河重煥光彩,。
“在疏朗大氣的綠色城市底色之下,,長春還具有江南的輕盈柔潤,這種剛柔相濟之美是長春以人為本,、建設幸福長春的生動體現(xiàn),。”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蔣蕾說,。
作為老工業(yè)基地,,長春還把昔日老廠房變?yōu)樯鷳B(tài)文化景觀。90多年前興建的長春第一凈水廠舊址,,如今變身水文化生態(tài)園,,為往來游客展示城市水文化歷史和發(fā)展;曾為我國最大輪式拖拉機生產基地的長春拖拉機廠,,42萬平方米工業(yè)廠房被“復活”為長拖1958文創(chuàng)園,,融合博物館、書店,、兒童游樂場,、綜合球館、餐館等業(yè)態(tài),。
在長春,,夏季休閑避暑,可感受22℃的清涼,;冬季玩雪,,可體驗一種顏色萬種風情。已在長春定居15年的河南人陳健說,在長春生活很“治愈”,,環(huán)境優(yōu)美,、浪漫,更讓人有一種歸屬感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讓生活更美好。近年來,,長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綠美與水潤交融、舒朗與精致兼?zhèn)�,、人文與自然共生,,一幅生態(tài)長春的優(yōu)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
“先秦跑獵馬,,漢魏筑城池,。”千百年間,,在長春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漢,、滿,、蒙等多個民族不斷交往交融,使這里成為游牧文明和農耕漁獵文明的交匯之地,。長春當?shù)乩先酥�,,大都從祖輩那里聽過一句俗語:“不用問,不用找,,臨行抖抖烏拉草”,。說的是當年“闖關東”時,饑腸轆轆的關里人到了當?shù)厝思依�,,無論主人是否在家,,可就地取用食材,臨走時只要抖散掛在墻上的烏拉草,,主人回來便知有客人來過了,。
“長春約有90%的人口是闖關東來的,在這里繁衍生息,。開放包容的基因是刻在長春這個城市骨子里的,。”吉林省民俗專家施立學說,。
來自韓國的禹慶濟在長春創(chuàng)業(yè)開咖啡店,,今年已是第七個年頭。“非常喜歡這座城市,�,!�61歲的他笑容可掬,“逢年過節(jié)都有朋友邀請我去家里慶祝,。我想在這里把生意一直做下去,。”
開放包容的人文環(huán)境凝結出海納百川的城市性情,,孕育著創(chuàng)新活力,。
從改革開放不久市中心文化廣場立起人體雕塑,到1997年開始連續(xù)舉辦雕塑展,,邀請全世界雕塑家前來創(chuàng)作,,今天的長春,已建成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雕塑公園,,有“雕塑城”的美譽,。
如今,長春世界雕塑園展示著1.2萬件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雕塑藝術作品,,3000多部長影譯制影片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40多種語言,中國長春凈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jié)已舉辦22屆……長春與世界交流的“窗口”,,成為城市文化品位的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好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qū)合作中心樞紐,。
作為東北天然地理中心,早在100多年前,,長春就是遠近聞名的“旱碼頭”,,一車車大豆等農產品,從這里出口到歐美,、日,、俄等國家和地區(qū)。浩浩蕩蕩,、載滿初級農產品的騾馬車隊早已湮沒在歷史中,,如今,一列列中歐班列裝載著汽車及機車配件,、電子元器件等高科技產品,,從這里運往世界各地。
新時代的長春,,開放的步伐更加堅定,。
“一帶一路”倡議,、東北振興戰(zhàn)略等國家方略在這里交匯,長春正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
努力建設東北亞地區(qū)開放合作高地,,成功舉辦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中國(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長春國際農業(yè)·食品博覽(交易)會等一系列盛事,,經(jīng)貿合作“朋友圈”已擴大到1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023年進出口總額增速高于全國10.5個百分點,;
搶抓向北開放新機遇,,加大與俄羅斯經(jīng)貿交流,同時面向日韓,、東盟等國家和地區(qū)及京津冀,、長三角等區(qū)域招商引智,今年計劃引進世界500強,、央國企,、上市公司等大企業(yè)30家左右,引資額增長30%以上……
借得山川秀,,添來氣象新,。古老又年輕、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的長春,,正張開熱情的懷抱迎接八方來客,,用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匯聚振興力量。新時代的長春,,正青春,。(新華社長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