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群眾利益“近視”“耳聾”,,就是庸懶無為
新華社記者 徐揚 李明輝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老百姓關(guān)心什么,,改革就推進什么,。就業(yè),、社保、求醫(yī),、入學……這些都是事關(guān)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拖延不得,更不能推諉扯皮,。然而,,從一些地方通報的形式主義典型案例看,有的是明明自己能辦該辦的事,,非要讓群眾去不相干的部門反復跑腿,;有的回復群眾來信搞程式化,千篇一律,,完全靠“復制粘貼”糊弄群眾,;有的干脆躲著群眾走,不敢聽取群眾訴求,,怕麻煩上身……
遇事推諉,、辦事拖沓、敷衍塞責,,這是形式主義的鬼魅,,是懶政怠政,,這種脫離群眾、對群眾利益的冷漠與無視,,根上是心中沒有群眾,、忘了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這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威信與形象,。
切實維護群眾利益,,首先是要對群眾有感情,真正把自己當作群眾的一員,、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面對群眾訴求,,不能選擇性“近視”“耳聾”,應(yīng)該不畏難,、不回避,,動真格、敢碰硬,。
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lián)系,。《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對漠視群眾利益行為列出負面清單,,作出處分規(guī)定,。黨員干部要以更加嚴實的作風、真誠的態(tài)度,,以黨規(guī)黨紀為尺,、用心為民辦事為度,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wù)院辦公廳印發(fā)《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guī)定》,,進一步鮮明樹立用改革創(chuàng)新的辦法為基層減負賦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工作導向。
錨定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這一戰(zhàn)略目標,,要堅持以改革精神破除頑瘴痼疾,,以實際行動切實維護好保障好群眾利益,。持續(xù)深化整治庸懶無為的形式主義,要用好考核“指揮棒”,,對不擔當慢作為,、工作推托、效率低下“該出手時就出手”,,切實把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導到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上來,。
初審:鞠艷紅
復審:任雪楓 房鑫平
終審:陳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