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往春天的“巴扎”
新華社記者 李響 郝玉 張嘯誠
南疆地域遼闊,趕巴扎(巴扎,,意為“集市”)的習俗由來已久,。4月春花俏,記者走進一個流動在片片綠洲之間的特殊“巴扎”,,感受到開往春天的喜悅和希望,。午飯過后,莎車縣霍什拉甫鄉(xiāng)的喀日·阿卜杜熱西提,,帶著打好包的手工木碗奔向火車站,。下午5時,,他要乘坐7556次列車,在昆侖山下的鐵路線上趕“巴扎”,。
其實,,喀日趕乘的這趟綠皮列車,就是一個沒有固定地點的“流動巴扎”,。在高鐵疾馳的年代,,7556次列車平均時速不到80公里,連接起一片片綠洲,,被沿線居民親切地稱為“小慢”,。開通13年來,途經(jīng)和田,、葉城,、喀什等地,累計運送旅客超過1500萬人次,。
列車緩緩駛出莎車站,,喀日所在的11號車廂很快滿員。按照慣例,,當天是列車上的“巴扎日”,。為了幫助沿線居民增收致富,自2021年起,,列車長會根據(jù)農(nóng)時,、客流等實際情況,在車廂里定期組織“流動巴扎”,。當歡快的“麥西來甫”樂曲響起時,,沿線上車的鄉(xiāng)親們紛紛拿出干果、果醬,、木碗,、木勺等家產(chǎn)物品,擺放到小車上,,在列車員幫襯下吆喝叫賣,,被吸引的旅客則圍攏過來挑選和詢價,車廂里頓時樂聲,、笑聲一片,。
與南疆常見的鄉(xiāng)村“巴扎”相比,列車上的“流動巴扎”沒有驢車穿行,、沙塵飛揚的景象,,鄉(xiāng)親們穿行在窗明幾凈、溫暖舒適的車廂間叫賣,,可以隨時飲用熱水,、使用衛(wèi)生間,,還有穩(wěn)定手機信號覆蓋。
63歲的喀日早已習慣用電子支付的方式交易,�,!笆謾C付錢干凈衛(wèi)生,還方便記賬,。你看,,上個月入賬3800多元,清清楚楚,�,!崩先诵χ嬖V記者。
在中央傾斜支持下以及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等,,南疆通信條件,、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加上近年來電商平臺在南疆多地布局物流園區(qū),,帶“火”了當?shù)鼐W(wǎng)絡(luò)交易,,農(nóng)牧民幾乎人人都用上智能手機,電子支付也已進入千家萬戶,。
推著車賣掉70多罐無花果罐頭之后,,來自阿圖什的依馬買買提·賽帕爾在餐桌固定好手機,又開始直播帶貨,。在“流動巴扎”銷售無花果多年的他,,去年嘗試在個人社交平臺發(fā)布短視頻,沒想到很受粉絲喜愛,,于是便決定嘗試做帶貨主播,。“我今天備了200罐無花果罐頭的現(xiàn)貨,,其中網(wǎng)上就賣了80多罐,。”
依馬買買提·賽帕爾告訴記者,,依靠線上線下結(jié)合的方式,他家自產(chǎn)的無花果加工產(chǎn)品遠銷陜西,、廣東等地,,年收入達到20萬元左右。
交易方式在變,,交易語言也在不斷豐富,。在“流動巴扎”上,使用國家通用語言交易已是常態(tài),,一些維吾爾長者可使用“多少錢”“幾公斤”“謝謝”等日常用語交流,,年輕人則幾乎都用國家通用語言買賣東西,。
一直值守在綠皮火車上、如今已是列車長的坡拉提汗告訴記者,,“小慢”列車開通后,,南疆外出就醫(yī)、就學的百姓多了,,進疆旅游,、商務(wù)的人多了,綠洲居民與外界的交往交流交融密集多了,,文明乘車,、守時誠信、遵紀守法的意識也大大增強,。
“流動巴扎”交易的商品也不斷豐盛,。除了常見的南疆干鮮果、手工藝品外,,近年來還增加了酸奶,、烤包子、蜂蜜等熱門特產(chǎn),�,!白蚤_行以來,鐵軌上的‘流動巴扎’幫助南疆居民售出上百萬元的各類產(chǎn)品,�,!逼吕岷拐f。
時光匆匆,,“流動巴扎”在便利南疆沿線居民生產(chǎn)生活的同時,,也見證著這里的變化。常年往返于喀什與和田兩地的米熱巴尼·麥提如則說:“過去車窗外滿眼都是沙漠戈壁,、飛沙走石,,這幾年沿途綠植逐漸增多,還新建了許多工業(yè)園區(qū),、生產(chǎn)企業(yè),。”
向春而行,。車窗外,,荒漠、田野,、村舍交替閃過,,杏花、梨花次第綻放,麥田,、楊樹滿眼綠色,,南疆正是生機勃勃時節(jié)。隨著列車慢慢�,?吭诮K點站和田,,米熱巴尼也結(jié)束了旅程�,!按禾斓搅�,,出門心情特別好。希望家鄉(xiāng)今后發(fā)展得更好,,大家日子也越來越好,。”米熱巴尼說,。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