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大雁的“遷徙日記”
本報記者 楊葉
我是一只大雁,伴著陣陣春風,,我已經(jīng)跟著爸爸媽媽長途跋涉了一個多月。爸爸媽媽說,,今天我們就要到達琿春敬信濕地了,,這里是我們的生態(tài)樂園,,我們要在這里休憩好幾個月再繼續(xù)向北飛行。從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到俄羅斯西伯利亞,,這是一場跨越數(shù)千公里的長途旅行,,也是我的成長之旅。我們?nèi)招星Ю�,,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夜晚,我們的雁陣沿著亞洲大陸東邊的海岸線一路向北,,當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升起時,,連綿起伏的森林山、蜿蜒流淌的圖們江,、飄飄玉帶般的圈河,,還有星羅棋布的湖泊從地平線徐徐展開�,!昂⒆�,,我們到家了!”媽媽激動得呼喚著我,。
今年,,敬信濕地冰雪消融較早,我們的“先遣部隊”在2月末就已經(jīng)飛抵這里,,它們在天空中盤旋鳴叫,,迎接著我們的到來。我們降落在敬信濕地深處的龍山湖上,,盡情嬉戲著,、歡唱著,,享受著春日的美好,。
薄霧中,傳來幾聲高亢悠長的鶴鳴,,我一下就認出,,這是我們的老朋友——丹頂鶴。前兩年,,我跟著爸爸媽媽在這里生活時,,認識了不少好朋友,從雁鴨到鷗鷺,,從鶴鸛到鸻鷸,,足足有幾十種,,其中不乏丹頂鶴、白枕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虎頭海雕,、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
在我的朋友中,也有一些新面孔,,它們被敬信濕地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豐富的食物所吸引,,紛紛來此停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白鶴,,它們十分稀有,全球僅存5600余只,。聽媽媽說,,吉林省西部的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一直是它們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近兩年,,它們也開始把琿春作為重要的落腳點,,它們跟我們一樣“有眼光”。
白枕鶴家族也像我們大雁一樣,,早已把敬信濕地當成了自己的家,,每年都要在這里停留幾個月。往年,,它們?nèi)迨怀扇簛泶�,,今年,它們的�?shù)量十分龐大,,最大的家族有1000多只,。我的好朋友大白鷺就更有意思了,它經(jīng)常跟我說,,這里的環(huán)境太舒適了,,它不想離開,于是,,它的家族干脆在遷徙期留了下來,,從候鳥變成了“留鳥”。
我們喜歡琿春,,不僅因為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更因為這里的人們對我們保護有加。當我們或自由翱翔,,或愜意休憩時,,岸邊的蘆葦叢中總是有人“鬼鬼祟祟”朝我們觀望,,但我并不害怕,因為我知道他們是林業(yè)部門的科研人員,,正在記錄我們的生活習性和遷徙規(guī)律呢,。我還經(jīng)常看到身著綠色巡護服和藍色警服的巡護隊,,還有戴著紅袖標的民間護鳥隊,,有了他們的保護,我們就可以專心“干飯養(yǎng)膘”,,為北遷做準備,。
在這里,我們享受著“明星”般的待遇,,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不時按動快門,,記錄我們的優(yōu)美身姿。在這里,,我們與人類和諧相處,,聽說我們還帶來了“流量”,當?shù)仨槃莅l(fā)展起特色旅游產(chǎn)業(yè),,不少村民經(jīng)營起餐飲,、民宿,“觀鳥經(jīng)濟”悄然興起,。
幾個月后,,我們就要離開琿春飛往遙遠的西伯利亞了。這次遷徙,,對于3歲的我來說意義非凡,,在那里,我將組建新的家庭,。有時,,當我飛越學校,那里的小朋友正在教室里學習保護鳥類的知識,,他們是那樣可愛,,讓我也開始期待自己的雁寶寶。
等到秋意漸濃,,我也將攜帶我的孩子一同歸來,,繼續(xù)在這片濕地上生活,,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圖為在空中飛翔的大雁群。 本報記者 郎鵬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