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極考察進入科學探索時代的生動例證”
——親歷“雪龍2”號穿越西風帶
新華社記者 周圓
藍天之下,,深海之上,執(zhí)行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穿梭在浮冰區(qū),。在剛剛過去的幾天,,“雪龍2”號經(jīng)歷了此次航程中最嚴峻的考驗之一——穿越“咆哮西風帶”,。
氣象保障
西風帶是南極的一道天然屏障,航海者提起這片海域時經(jīng)常在前面加上修飾語“咆哮”或“魔鬼”,。
“南半球西風帶的氣旋活動十分頻繁,,海況較為惡劣�,!薄把�2”號隨船氣象保障員李競時說,,南極大陸外圍有連綿不斷的繞極氣旋,船舶需要在氣旋之間風浪較小的空隙穿過,。
穿越西風帶,,氣象保障先行。
接收最新預報數(shù)據(jù),、正點觀測氣象信息,、分析研判天氣形勢、與后方保障團隊溝通……“雪龍2”號�,?啃挛魈m利特爾頓港期間,,李競時和同事張功浩就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他們需要根據(jù)預報數(shù)據(jù),,提出穿越路線建議,、設計出發(fā)時間等。
海上航行很大程度需要“看天吃飯”,。李競時介紹,,我國開始南極考察以來,氣象保障技術手段已經(jīng)從早期靠氣象傳真機接收資料、手繪天氣圖,,跨越到如今自主研發(fā)的軟件能實現(xiàn)航線風浪動態(tài)推演,、定點風浪精細預報等�,!艾F(xiàn)在預報時效7至10天,,能為船舶穿越西風帶提供豐富而精準的氣象信息�,!�
氣象信息俱備,,考察隊將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制定最優(yōu)的穿越策略,。
“此次前面有兩個氣旋,。我們要充分利用它們之間狹窄的空隙,�,!薄把�2”號船長肖志民在穿越西風帶前介紹,整體上來看,,將多次調(diào)整航速和航向,,先慢速等待前一個氣旋影響消散,接著在后一個氣旋影響到來前加速通過,。
嚴陣以待
大風浪航行,,對全船是一場考驗。
機艙是全船的“心臟”,。進入西風帶前,,輪機部對機艙開展全面安全大檢查,停船檢查主推進裝置吊艙,、排查4臺主發(fā)電柴油機隱患,、全部清洗燃油系統(tǒng)和滑油系統(tǒng)的濾器……
穿行西風帶十余次,大管輪郭青云得出一條經(jīng)驗——“萬事俱備也要忌憚西風”,。他解釋說:“西風帶情況瞬息萬變,,準備再充分,也要保證高頻次機艙巡視,,制定好科學高效的應急處理方案,。”
加固貨物則是另一項重要工作,。
機庫內(nèi),,直升機已加綁完畢,七八條繩索將其牢牢固定在甲板上,。機械員王法巡視時對每條繩索都要檢查,、再加固一遍。曾經(jīng)一艘外國考察船在穿越西風帶時,固定直升機的繩索斷裂,,直升機左右碰撞,,導致毀壞。
“一批批機務不斷總結經(jīng)驗,,完善直升機系留和機庫物資存儲方法,,現(xiàn)在我們能保證直升機在大風大浪中的安全�,!蓖醴ㄕf,。
水手固定好集裝箱,遮罩好吊車,、絞纜機,,關閉水密門;廚房準備清淡食材和易于下咽的湯面,;住艙內(nèi)收納好物品……
備戰(zhàn)西風帶,,“雪龍2”號嚴陣以待。
平穩(wěn)穿越
“一言不發(fā),,雙目無神,,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臟翻騰,,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久臥不起,,十分難受�,!苯�40年來,,考察隊員們總結出的順口溜見證了西風帶的“咆哮”。
而此次穿越,,沒有如卷云般的大浪,、不見聲嘶力竭的嘔吐,留給隊員們更多的是疑惑——“已經(jīng)過西風帶了,?”
24日晚,,在錨地等待窗口期一天后,“雪龍2”號和裝載新考察站建設物資的“天惠”輪啟程穿越西風帶,。
27日,,兩船慢速行駛,等待前一氣旋涌浪消散,,當天涌浪達到此次穿越旅程中最高的3.8米,。但相關措施起到了效果,,此前在上海出發(fā)時暈船的隊員郭石磊出現(xiàn)在了乒乓球桌旁,“沒有紀錄片里的大起大落,,船身偶有大搖晃,,不影響打球”。
28日,,兩船提速前進,,趕在后一氣旋到來前,平穩(wěn)穿越南緯60度,。當天,,電焊交流比賽如期舉行。
此次考察隊副領隊魏福海已經(jīng)十余次奔赴南極,,“越來越平穩(wěn)”是他近些年穿越西風帶的感受,,“科學技術手段、豐富穿行經(jīng)驗,,支撐我們制定了合理的航行方案,,進而確保了船舶、人員和物資的安全”,。
“這正是南極考察從探險時代進入科學探索時代的生動例證,�,!彼缡歉锌�,。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