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林之下處處生“金”
——山西稷山演繹致富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 魏飚 柴婷
金秋十月,,素有“板棗之鄉(xiāng)”的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板棗收獲漸入尾聲,。走進稷山板棗主產區(qū)的稷峰鎮(zhèn),、化峪鎮(zhèn)的村莊,家家戶戶都能見到紅彤彤的板棗,,聞到撲鼻而來的棗香,。“板棗是稷山特有品種,比冬棗小,、外形有點扁,,室內陰干后的板棗,果肉掰開后可以見到如蜂蜜一般的細絲,,風味獨特非常好吃,。”在稷峰鎮(zhèn)陶梁村,,69歲的棗農郅平威說,,他家今年10畝地打了1萬多斤板棗,品質上乘的板棗每斤能賣到50元,,平均每斤也能賣10多元,,收入保守估計也有10多萬元。
稷山板棗栽培歷史悠久,,當?shù)厍暌陨习鍡棙浼s1.75萬株,,500年以上的板棗樹約5萬株。為了擴大稷山板棗知名度,,近年來,,稷山縣在全國各地進行品牌推介,還建起了超過20個板棗配送中心,。稷山縣棗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主任賀寧杰說,,稷山棗樹栽植面積約15.3萬畝,6萬多農民從事板棗種植業(yè),,年產值約10億元,。
稷山縣近年來依托稷山板棗國家公園,發(fā)展“棗園+”模式推動農文旅融合發(fā)展,,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稷山國家板棗公園,,板棗博物館、星空民宿,、兒童游樂場,、游園小火車點綴其間,豐富的旅游業(yè)態(tài)讓游客在這里放慢了腳步,。
“今年國慶期間,,來博物館參觀的游客天天爆滿,進入公園的旅游人次更是達到了30萬人次,�,!卑鍡棽┪镳^館長李加順說,豐富的業(yè)態(tài)給前來游玩的人們增加了趣味性體驗,,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車穿行棗林,,可以沉浸式觀看棗園實景劇《打麥場》,還可以棗園中的星空民宿住上一晚,。
利用稷山國家板棗公園一塊閑置土地建成的唐棗星空庭院度假區(qū)非常受歡迎,。工作人員李錦瑞說,從今年4月28日運營以來,,庭院的民宿入住率一直在80%以上,,國慶假期更“一房難求”。陶梁村村民李長紅說,,村里有50多人在這里從事餐飲、保潔等工作,,每月最少能掙3000元,。
姚村新建的板棗童話樂園和美食古街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村干部告訴記者,,姚村86戶村民把棗園出租后,,他們優(yōu)先被聘用為園區(qū)職工,每年拿5000元至1萬元的土地租金,,每月近2000元的工資,,以及年底的股份分紅等,比過去單純棗園收入翻了二三倍,。
賀寧杰說,,依托板棗資源稟賦,稷山縣還將繼續(xù)深挖農文旅融合,,加大稷山板棗品牌建設力度,,推廣發(fā)展板棗林下經濟,讓稷山板棗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響亮名片,。
(新華社太原10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