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草木深
□潘玉毅
一草一木一人,,合起來是個“茶”字。茶之為物,,雅俗咸宜,。說茶是俗物,是因為人們所謂的“開門七件事”里就有它,,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還排在最末一位;說茶是雅物,,是因為在研究制茶,、飲茶的人眼里,烹什么茶,,用什么水,,裝何種器皿,需多少火候,,統(tǒng)統(tǒng)都有講究,。古代的文人雅士甚至因為對茶的見解不同,,常常二三個人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珍藏的好茶和好水,,烹水沏茶,,以分高下,是謂“斗茶道”,,也稱“茗戰(zhàn)”,。這個“茗戰(zhàn)”興于唐代,盛于宋代,,大抵是通過比賽茶面湯花和品嘗賞鑒茶湯以定優(yōu)劣,。據(jù)《梅妃傳》記載,唐明皇與梅妃斗茶時便曾輸于梅妃,,且輸?shù)蒙跏切姆�,。由此可見,以茗為�?zhàn),,倒不失為雅事一件,。
與茶相比,酒的受眾或許還要廣一些,。然而,,我們從來只聽說有茶藝、茶道,,卻從沒聽說有酒藝,、酒道的。不過這兩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宋人朱肱寫了一本《北山酒經(jīng)》,,專門介紹釀酒的工藝,,而“茶仙”陸羽也為茶寫了一本書,喚作《茶經(jīng)》,�,!恫杞�(jīng)》開篇中寫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睆倪@種盛產(chǎn)于南方的嘉木上采摘下來的葉子,常被當(dāng)作貢品進(jìn)獻(xiàn)給皇帝,,后來更與瓷器,、絲綢一道走上了絲綢之路和海上絲路,銷往海內(nèi)外,。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茶葉也可稱得上是中國南方人民對于世界飲食文化的一大貢獻(xiàn)。
在中國,茶是待客之道,。俗話說,,客來敬茶。無論你貧居深山無人問還是富在深山有遠(yuǎn)親,,既然來到我家做客,,便先坐下喝杯茶——這是大多數(shù)家庭持有的態(tài)度。數(shù)千年來,,中國人更是早已將“茶余飯后邀故友”當(dāng)成一種習(xí)慣,。陸游就曾在詩里寫道:“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闭宀璧臅r候,放茶葉有講究,,茶葉不能放太多,多了,,味道苦,,不能太少,少了,,便無味,;倒水也有講究,太淺了不行,,顯得小氣,,太滿了也不行,端著燙手,。最好是七分滿,,因為“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就算再怎么不健談的兩個人,,有茶在手,也能從心窩子里掏出許多的話來,。聊著聊著,,客人杯中的茶快空了或涼了,主人家就會主動幫著添續(xù)——續(xù)茶也是有講究的,,要把茶杯從客人手里接過來再添,,不能讓客人把杯子拿在手中。
鄉(xiāng)下人不懂茶,,香茗和粗茶,,在我們吃來都是一樣味道。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茶的喜愛,。我曾在一個介紹家鄉(xiāng)和家鄉(xiāng)人的稿子里寫道:“村民們最缺不得的一樣?xùn)|西就是茶,。不管出遠(yuǎn)門還是去隔壁鄰居家串個門,,必要在杯子里裝滿了茶水才覺得安心。若是杯子離了手,,便像廚師沒了鍋鏟,,剃頭匠沒有了剃刀,天地雖大,,做事好像沒有保障了,。”
與喝茶相比,,我更喜歡在某處茶室中看到的一副對聯(lián):“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花�,!遍e時,,我喝茶,也寫文章,。本來這是兩件不相干的事情,,偏偏寫文章的“寫”字在我們這邊的方言里念作“xia”,與“呷”同音,。于是,,不知不覺間,寫文章也成了一件妙事,、趣事,,筆在紙上游走,如呷一口茶,,慢慢地落入了喉嚨里,,回味悠長。
人間草木深,,心即桃花源,。一杯茶在手,人世間的紛繁雜亂和離愁別緒都被拋一邊去了,,剩下的只是這一室繚繞的安寧和草木間回蕩的濃香和余韻,,堪稱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