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清明“風清氣明”
□木棉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眼下清明節(jié)將近,,又是一年一度祭祀先人祭掃祖墓的時節(jié)。據報道,,今年清明節(jié)期間,,天津市計劃舉辦6場次集體共祭活動。參加者不抱骨灰盒,,而是用靈位牌或遺像代替,,不燒紙,而是在鮮花,、燭光簇擁下,,伴隨輕緩音樂,由專業(yè)主持人誦讀追思詞,,表達對逝去親人的無限思念,。
作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習俗,清明祭祖掃墓既可寄托哀思,、凝聚親情,,又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它還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在民間起著凝聚人心、凝結情感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各級政府的推動,,我們欣喜地看到,清明祭祀方式也在發(fā)生著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絡祭祀、集體共祭,、敬獻鮮花等低碳,、簡樸、健康的祭奠方式,。
《增廣賢文》有云“祭而豐不如養(yǎng)之厚”,,意思是,用豐厚的祭品祭祀先人不如趁先人健在時多盡孝道,。雖然緬懷和祭祀先人是孝道觀念和孝敬行為的核心內容之一,,但孝道更重要的內涵是“事生”,而非“轟轟烈烈”的祭祀,。
只要心中有濃濃的思念和真誠的敬意,,無論是什么形式都能表達對故人的感念和祭奠。遠離喧囂與攀比,、拒絕浪費與污染,,才是回歸本真、值得尊重的祭祀方式,。期待更多的人能夠重拾祭祀的本義,,讓清明真正“風清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