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貓“團團”,,感謝你帶給兩岸同胞的美好回憶!
新華社臺北11月20日電(記者 齊湘輝 黃揚)19日13時48分,,罹患腦部疾病的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在麻醉沉睡中停止了心跳。4歲來臺的“團團”,,生命定格在18歲,。
消息傳出,兩岸同胞痛惜不已,,以不同方式表達對“團團”的悼念和追憶,。“‘團團’不怕了,,不痛了,,好好走,,謝謝你這些年帶給我們這么多美好的回憶……”“‘團團’走好,謝謝你陪伴兩岸同胞這么多年……”潮水般的網絡留言,,寄托著兩岸同胞的思念,。
今年8月,臺北動物園為“團團”慶祝了18歲生日,。在園方公布的直播視頻里,,“團團”獨享一個單層方形蛋糕,細嚼慢咽了好一會兒才把蛋糕掀翻,,拿起上面充當蠟燭的甘蔗吃了起來,。憨萌的模樣逗樂了不少在線上觀看慶生活動的臺灣民眾。
不久后,,傳出“團團”患病的消息,。臺北動物園消息稱,8月下旬“團團”突然出現(xiàn)癲癇,、口吐白沫的癥狀,,9月18日被送往臺大附設動物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有腦部水腫,、壞死的現(xiàn)象。10月16日,,“團團”開始出現(xiàn)后肢無力,、食欲下降的癥狀,進食量,、排便量和活動量甚至不到以前的一半,。從前坐著吃飯的“團團”,虛弱得只能躺著進食,。
“團團”患病的消息牽動著兩岸同胞的心,。兩岸網友持續(xù)在網上為“團團”祈福。臺北動物園為“團團”專設的六塊留言板,,在短短三周內貼滿了祝福語,,一字一句寄托著臺灣民眾希望“團團”戰(zhàn)勝疾病、早日康復的祝福,。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9月底即成立專家組,,與臺北動物園持續(xù)保持線上溝通,并應邀派2名專家赴臺,,協(xié)助開展診療護理工作,。
此后,“團團”一度傳出病情穩(wěn)定的好消息,。然而,,11月17日以來,,“團團”癲癇發(fā)作頻繁,一天發(fā)作數(shù)次,,19日凌晨更是連續(xù)3次癲癇發(fā)作,。臺北動物園稱,綜合評估“團團”癲癇發(fā)作頻率,、用藥難以控制,、臨床血液檢查指標惡化、醒后可能無法正常進食生活等因素后,,醫(yī)療團隊出于動物福祉方面的考量,,忍痛決定放手,讓“團團”在麻醉沉睡中離開這個世界,。
“‘團團’是一只很乖的大熊貓,,生病期間也乖乖配合治療�,!被貞浧稹皥F團”生前點滴,,臺北動物園大熊貓館館長陳玉燕忍不住落淚,“我們盡量讓它快快樂樂地過完最后的日子”,。
2005年5月,,大陸方面宣布,大陸同胞將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征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在2006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經過兩岸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投票,,這對大熊貓被命名為“團團”和“圓圓”。2008年12月23日,,“團團”“圓圓”跨過海峽落戶寶島臺灣,,并于次年的農歷大年初一首次與臺灣民眾見面。臺灣同胞回贈大陸同胞的一對梅花鹿“繁星”“點點”和一對長鬃山羊“喜羊羊”“樂羊羊”,,2011年4月在山東威海安家,。
兩只大熊貓的到來,在島內掀起“熊貓熱”,,正式亮相首日吸引逾1.8萬民眾前來一睹“芳容”,,成為臺北動物園的“明星”。據臺北動物園統(tǒng)計,,“團團”“圓圓”初亮相的2009年,,動物園創(chuàng)下360萬入園人次的紀錄。這個紀錄直到后來它們的幼崽“圓仔”的誕生才被打破,。
由于“團團”體形較圓,,園方曾試圖將每天3下的仰臥起坐加入訓練菜單,,并設計許多行為豐富化玩具,讓“團團”多爬樹,�,!皥F團”還因為在2018年左上犬齒斷裂,成為全球第一只戴牙套的大熊貓,。
在臺北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王怡敏眼里,,“團團”像一個呆萌的大男孩,害羞,、不太自信,,卻是一個“暖男”,比“圓圓”還要溫柔,。
“我們館里有很多人自稱‘團嫂’,,特別喜歡‘團團’,因為它對人百分之一百二的信任,。我們對它做醫(yī)療處理,,它會感到不適,但隔天就忘記,,還是跟我們一樣親近,。”王怡敏說,。
2013年,,“圓圓”在臺產下第一胎幼崽,取名“圓仔”,。7年后,“圓圓”產下第二胎“圓寶”,。這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深受臺灣民眾喜愛,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網友“Brian Chan”回憶,,自己當年經常看直播節(jié)目“天天看圓仔”,,視頻里看到的“團團”“總是坐著在靜靜地吃竹子,,好一只乖乖熊的樣子……”
網友“李思榆”說:“‘團團’一路走好。不痛了,。感謝您來臺灣,,我的小孩是看著您長大的�,!�
……
14年前大熊貓“團團”“圓圓”赴臺安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重要象征,。它們給臺灣同胞帶去了無數(shù)歡樂和美好記憶。對于“團團”不幸離世,,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表示,,我們對“團團”病逝感到痛心和惋惜。我們感謝兩岸專業(yè)團隊,、臺北動物園以及有關各方為救治“團團”盡到的努力,,希望兩岸有關方面繼續(xù)做好大熊貓保護的交流合作。她說,,大熊貓作為“國寶”值得兩岸同胞珍惜,。兩岸民心相通、良性互動,,應該共同珍惜維護,。
對于赴臺駐點采訪的大陸記者而言,臺北動物園大熊貓館是每次赴臺必“打卡”之地,�,?粗蓯鄣摹皥F圓”一家,就像娘家人探親一樣,,滿心喜愛和祝福,。今年由于疫情疊加“團團”病情,竟沒有來得及見上“團團”一面,。
聚散終有時,,感謝“團團”為兩岸同胞留下的共同美好回憶。
消息傳出,兩岸同胞痛惜不已,,以不同方式表達對“團團”的悼念和追憶,。“‘團團’不怕了,,不痛了,,好好走,,謝謝你這些年帶給我們這么多美好的回憶……”“‘團團’走好,謝謝你陪伴兩岸同胞這么多年……”潮水般的網絡留言,,寄托著兩岸同胞的思念,。
今年8月,臺北動物園為“團團”慶祝了18歲生日,。在園方公布的直播視頻里,,“團團”獨享一個單層方形蛋糕,細嚼慢咽了好一會兒才把蛋糕掀翻,,拿起上面充當蠟燭的甘蔗吃了起來,。憨萌的模樣逗樂了不少在線上觀看慶生活動的臺灣民眾。
不久后,,傳出“團團”患病的消息,。臺北動物園消息稱,8月下旬“團團”突然出現(xiàn)癲癇,、口吐白沫的癥狀,,9月18日被送往臺大附設動物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有腦部水腫,、壞死的現(xiàn)象。10月16日,,“團團”開始出現(xiàn)后肢無力,、食欲下降的癥狀,進食量,、排便量和活動量甚至不到以前的一半,。從前坐著吃飯的“團團”,虛弱得只能躺著進食,。
“團團”患病的消息牽動著兩岸同胞的心,。兩岸網友持續(xù)在網上為“團團”祈福。臺北動物園為“團團”專設的六塊留言板,,在短短三周內貼滿了祝福語,,一字一句寄托著臺灣民眾希望“團團”戰(zhàn)勝疾病、早日康復的祝福,。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9月底即成立專家組,,與臺北動物園持續(xù)保持線上溝通,并應邀派2名專家赴臺,,協(xié)助開展診療護理工作,。
此后,“團團”一度傳出病情穩(wěn)定的好消息,。然而,,11月17日以來,,“團團”癲癇發(fā)作頻繁,一天發(fā)作數(shù)次,,19日凌晨更是連續(xù)3次癲癇發(fā)作,。臺北動物園稱,綜合評估“團團”癲癇發(fā)作頻率,、用藥難以控制,、臨床血液檢查指標惡化、醒后可能無法正常進食生活等因素后,,醫(yī)療團隊出于動物福祉方面的考量,,忍痛決定放手,讓“團團”在麻醉沉睡中離開這個世界,。
“‘團團’是一只很乖的大熊貓,,生病期間也乖乖配合治療�,!被貞浧稹皥F團”生前點滴,,臺北動物園大熊貓館館長陳玉燕忍不住落淚,“我們盡量讓它快快樂樂地過完最后的日子”,。
2005年5月,,大陸方面宣布,大陸同胞將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征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在2006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經過兩岸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投票,,這對大熊貓被命名為“團團”和“圓圓”。2008年12月23日,,“團團”“圓圓”跨過海峽落戶寶島臺灣,,并于次年的農歷大年初一首次與臺灣民眾見面。臺灣同胞回贈大陸同胞的一對梅花鹿“繁星”“點點”和一對長鬃山羊“喜羊羊”“樂羊羊”,,2011年4月在山東威海安家,。
兩只大熊貓的到來,在島內掀起“熊貓熱”,,正式亮相首日吸引逾1.8萬民眾前來一睹“芳容”,,成為臺北動物園的“明星”。據臺北動物園統(tǒng)計,,“團團”“圓圓”初亮相的2009年,,動物園創(chuàng)下360萬入園人次的紀錄。這個紀錄直到后來它們的幼崽“圓仔”的誕生才被打破,。
由于“團團”體形較圓,,園方曾試圖將每天3下的仰臥起坐加入訓練菜單,,并設計許多行為豐富化玩具,讓“團團”多爬樹,�,!皥F團”還因為在2018年左上犬齒斷裂,成為全球第一只戴牙套的大熊貓,。
在臺北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王怡敏眼里,,“團團”像一個呆萌的大男孩,害羞,、不太自信,,卻是一個“暖男”,比“圓圓”還要溫柔,。
“我們館里有很多人自稱‘團嫂’,,特別喜歡‘團團’,因為它對人百分之一百二的信任,。我們對它做醫(yī)療處理,,它會感到不適,但隔天就忘記,,還是跟我們一樣親近,。”王怡敏說,。
2013年,,“圓圓”在臺產下第一胎幼崽,取名“圓仔”,。7年后,“圓圓”產下第二胎“圓寶”,。這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深受臺灣民眾喜愛,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網友“Brian Chan”回憶,,自己當年經常看直播節(jié)目“天天看圓仔”,,視頻里看到的“團團”“總是坐著在靜靜地吃竹子,,好一只乖乖熊的樣子……”
網友“李思榆”說:“‘團團’一路走好。不痛了,。感謝您來臺灣,,我的小孩是看著您長大的�,!�
……
14年前大熊貓“團團”“圓圓”赴臺安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重要象征,。它們給臺灣同胞帶去了無數(shù)歡樂和美好記憶。對于“團團”不幸離世,,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表示,,我們對“團團”病逝感到痛心和惋惜。我們感謝兩岸專業(yè)團隊,、臺北動物園以及有關各方為救治“團團”盡到的努力,,希望兩岸有關方面繼續(xù)做好大熊貓保護的交流合作。她說,,大熊貓作為“國寶”值得兩岸同胞珍惜,。兩岸民心相通、良性互動,,應該共同珍惜維護,。
對于赴臺駐點采訪的大陸記者而言,臺北動物園大熊貓館是每次赴臺必“打卡”之地,�,?粗蓯鄣摹皥F圓”一家,就像娘家人探親一樣,,滿心喜愛和祝福,。今年由于疫情疊加“團團”病情,竟沒有來得及見上“團團”一面,。
聚散終有時,,感謝“團團”為兩岸同胞留下的共同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