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鋼少氣多”的英雄氣概
新華社記者 翟翔 王琦
“歌唱吧同志們,,歌唱吧親愛的同志們,。我們?yōu)閯倮璩�,!我們�(yōu)楹推礁璩�,!”北京市復興路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wèi)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的展廳中,,年逾九旬的志愿軍老戰(zhàn)士馬維華唱起《在和平的大道上前進》,,仍像年輕時一樣,鏗鏘有力,、熱血沸騰,。1951年,,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一次戰(zhàn)斗中,指導員馬維華帶領全連堅守陣地,,擊退美軍多次進攻,,堅持到增援部隊抵達,全連僅剩21人,。馬維華奉命帶領19人撤離,,年僅17歲的戰(zhàn)士楊渭清和另一位戰(zhàn)友與兄弟部隊進行交接。因作戰(zhàn)英勇,,馬維華榮立一等功,,連隊被授予“馬維華鋼鐵連隊”稱號。
彈指一揮間,。馬維華與楊渭清已60余年未見,,卻在今年不約而同向軍博表達了捐贈文物意向。發(fā)現(xiàn)兩位老人來自同一連隊后,,軍博在展覽展廳為他們安排了重逢,。
“指導員,您還記得我嗎,?”楊渭清問,。
“當然忘不了,我們是一個連的兵啊,�,!瘪R維華十分動情。
共看展覽憶崢嶸歲月,,展望未來抒樂觀豪情,。“浴血奮戰(zhàn)就是為了今天,!”談起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兩位老戰(zhàn)士激動地說。
“雖然我們沒有美國那么多的飛機大炮,,但我們靠的是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全國人民的團結(jié)一致,我們就是用這個來戰(zhàn)勝敵人的,!”馬維華告訴新華社記者,。
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jīng)2年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打破了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贏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70年后,,天氣寒冷,卻擋不住人們致敬“鋼少氣多”英雄氣概的如火熱情,。
據(jù)介紹,,自10月19日開幕至11月中旬,展覽共接待社會觀眾20余萬人次,。
上甘嶺戰(zhàn)役中一鍬被炸碎的巖石已如沙土一般,,其中有70多塊彈片,讓國家機關干部周新宇感慨不已,�,!斑@場戰(zhàn)爭是鋼鐵的較量,更是意志的較量,�,!敝苄掠钫f,幾十年過去,,志愿軍留下的寶貴財富還在繼續(xù)滋養(yǎng)著我們的民族精神,。
在志愿軍繳獲的武器裝備前,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周霄霽久久停留:“志愿軍以浩然正氣和旺盛斗志打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今天,,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氣更不能少,。”
“擺正了鋼和氣的關系,,在戰(zhàn)爭中就可以克敵制勝,,在和平年代可以同心同德奪得新勝利!”展廳里,,許多志愿軍戰(zhàn)士的子女一次次感受父輩使命的高昂和信仰的力量,。
“爸爸,我代你來看展覽了,�,!卑装l(fā)蒼蒼的王敏至今仍在床上鋪著父親從朝鮮戰(zhàn)場帶回的毛毯。退休后,,她曾專程去中朝邊境尋找當年英雄們的足跡,。
“這一個個英雄壯舉來自于志愿軍將士們勇于擔當?shù)挠狻M刀立馬的豪氣,、舍我其誰的勇氣,、赴湯蹈火的膽氣,,也就是以他們?yōu)榇淼男轮袊娙说氖繗狻⒅練�,�,!蓖趺艉苡懈杏|地說。
戰(zhàn)場烽火雖已遠去,,但志愿軍精神仍在不斷激勵后人,。
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就讀大二的幾位同學提前多日預約,利用課余時間走進了軍博,�,!拔覀兊闹驹杠妼⑹坑兄欠驳臎Q心和意志,在氣上是很足的,。新時代的物質(zhì)上豐富了,,精神上也要富足,我們要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認真求學,�,!睂W生王天亮說。
1950年,,18歲的武際良成為最早入朝的戰(zhàn)士之一,。“那是我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幾年,,心中就是為中國人民爭口氣的自豪感,,負傷了也不覺得多么疼�,!�
“在那個鋼少的年代,,我們憑借胸中充盈的正氣,戰(zhàn)勝了武裝到牙齒的敵人,,贏得了正義之戰(zhàn)的最終勝利,。” 火箭軍某導彈旅一級軍士長陽軍說,,如今,,軍隊鋼多了,氣要更多,,要傳承好精神血脈,,這是向志愿軍將士最好的致敬!
(參與采寫:楊雅雯)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