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三山”環(huán)繞“兩盆”
——新疆交通立體掃描
新華社記者 關俏俏 劉紅霞 郝玉
仲夏時節(jié),,祖國西北,,從帕米爾高原和塔克拉瑪干沙漠接連傳來好消息:全球首條環(huán)沙漠鐵路線補齊“最后一公里”;第三條貫通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建成,;“云端上的縣城”塔什庫爾干,,新疆首座高高原機場投運在即……“三山夾兩盆”的獨特地形,造就了新疆姿態(tài)萬千的壯美風光,,但也一定程度制約了當?shù)亟煌òl(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天山南北交通立體提速,,縱橫成網(wǎng),新疆快步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歷史進程,。
告別“驢行緩進” 駛入“高速快進”
6月5日早上9點37分,,一趟D8802次動車從烏魯木齊高鐵站駛出。不到3小時,,列車抵達新疆“東大門”哈密,。早上剛在烏魯木齊喝過奶茶,,中午就能在哈密吃上羊肉燜餅。“以前我們?nèi)ス芤煌砩系目蛙�,,現(xiàn)在太快了,!”因工作需要時常往返烏魯木齊、哈密兩地的旅客常在欣說,。
600多公里外,,中哈邊境,霍爾果斯口岸,,大約每一個半小時,,就有一輛中歐班列西出國門。這支貫穿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已成為全球產(chǎn)業(yè)鏈“大動脈”和疫情防控“生命線”,。
這只是新疆交通快速發(fā)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三山兩盆”之間,,交通網(wǎng)絡越織越密。
自中歐(中亞)班列開行以來,,新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兩大口岸已累計通行進出境班列超過5萬列,帶動進出口貿(mào)易額顯著增長,。其中,,僅2020年、2021年,,霍爾果斯口岸共計監(jiān)管中歐班列11386列,,與2018年和2019年相比,增長108.6%,。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新疆交通建設歷史上投資規(guī)模最大、發(fā)展速度最快,、建設質量穩(wěn)步提高的最好時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僅‘十三五’期間,,新疆交通固定資產(chǎn)投資額就超過之前60年的總和,。”
這些年,,新疆公路環(huán)繞并穿越準噶爾和塔里木兩大盆地,,形成東聯(lián)甘肅、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亞,、西亞各國,北達蒙古國的干支線公路交通網(wǎng),。
昭蘇天馬機場,、于田萬方機場、莎車機場……越來越多“空中巴士”,,讓相隔千里的城市成為“近鄰”,。近10年來,新疆每10萬平方公里民用運輸機場數(shù)量由0.96個提高到1.51個,,民用機場總量達23個,,是我國機場數(shù)量最多的省份。
蘭新高鐵,、格庫(格爾木-庫爾勒)鐵路相繼建成……新疆逐漸形成以蘭新鐵路和蘭新高鐵為主通道,、臨河至哈密鐵路為北通道、格庫鐵路為南通道的“一主兩輔”鐵路構架,。截至2021年底,,新疆鐵路營運里程達8151公里。
如今,,驢車慢行的歷史,,已漸行漸遠,“疆內(nèi)環(huán)起來,,進出疆快起來”的愿景,,正成為現(xiàn)實。
架“天梯”穿大漠 拼出一張交通網(wǎng)
在新疆,,1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山高路遠,建機場,、修公路,、筑鐵路,十分不易,。2020年底通車運營的格庫鐵路,,途經(jīng)綠洲、沙漠,、戈壁,、高原、山脈等多種地貌,,是我國一次建設高差最大的鐵路之一,,最高海拔差超過2500米,,如同一架“天梯”連接“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與青藏高原,。
鐵路建設從一開始的勘察階段就艱難重重。中鐵一院集團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格庫鐵路控測項目部派出一支14人的隊伍,,從青海茫崖徒步向無人區(qū)阿爾金山進發(fā),,沿著米蘭河,向新疆一側的溝口進行了3次穿越,。
“最多時一天蹚了50多回河,,盡管是夏季,大家腿部都有大大小小的凍瘡,�,!标犻L王福強說,他們在沿線迅速布點,,準確勘測海拔,,為格庫鐵路最終確定線路提供了重要數(shù)據(jù)。
相較于格庫鐵路,,環(huán)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最后一塊“拼圖”和若鐵路,,同樣歷經(jīng)艱難才得以建成。
“我們不怕冷不怕熱,,就怕風沙,,六級以上就不能施工了,黑沙暴一來,,可能幾天都白干了,。”蹲在沙丘上,,新疆和若鐵路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王盡忠告訴記者,,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團隊一邊用詳盡的沙塵暴日記排開工期,,一邊探索創(chuàng)新施工方式,,最大限度減少風沙影響。
采用裝配式橋墩,,既解決沙漠缺水難題,,也減輕風沙對施工影響;將綠色環(huán)保理念貫穿到鐵路建設全過程,,實現(xiàn)風沙防護工程與鐵路建設同步推進,,讓綿延300公里的“綠色走廊”成為防風治沙天然屏障……
“1982年剛參加工作時,新疆鐵路總運營里程只有1500多公里,,標準也很低,,現(xiàn)在超過8000公里,,邁入高鐵時代�,!蹦杲�60歲的王盡忠,,參與和主持修建了南疆地區(qū)的多條鐵路,見證了這片土地日新月異的發(fā)展,。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腳下,,海拔3252米的新疆首個高高原機場塔什庫爾干紅其拉甫機場投運在即。
新疆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等現(xiàn)實條件,建設團隊采用瀝青復合封層技術,,以避免“動水,、凍水”對跑道水穩(wěn)層的破壞,提高道面使用壽命,,這在國內(nèi)高高原機場建設中還是首次,。
疆道“難”,不再“遠”,�,?v貫天山、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飛越帕米爾高原……在無數(shù)奮斗者接續(xù)努力下,,一條條公路、鐵路,、航線在廣袤疆域開枝散葉,。
促發(fā)展惠民生 通新路暢心懷
4月下旬,昭蘇天馬機場通航,。3天后,,巴音布魯克機場破土動工。沙漠深處,,數(shù)十臺推土機把高聳的沙丘推平成路基,,機器轟鳴,場景壯觀,。天山南北,,交通建設節(jié)奏“拉滿”。隨著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接連落地,,新疆越來越“快”了,。
2021年4月30日傍晚,距離烏魯木齊約1500公里的和田縣拉依喀鄉(xiāng),,一名7歲男孩手臂不慎被拖拉機絞斷,,一場生命接力迅即展開:晚上10點10分,,拉依喀鄉(xiāng)至和田縣人民醫(yī)院的公路開辟了“綠色通道”;11點54分,,即將起飛的當天最后一班飛機滑回廊橋,、接上男孩;凌晨1點36分,,飛機抵達烏魯木齊,;3點14分,手術開始……孩子趕在“黃金8小時”內(nèi)進行了接臂手術,。
高速快進的同時,也保留著溫情的慢行,。
穿越天山山脈,,行駛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和田玉龍?zhí)枴惫嫘月疖囅窬G色“長龍”穿行戈壁大漠,,全程1960公里,,歷時32小時40分,將烏魯木齊與和田玉的故鄉(xiāng)緊密相連,。
“66個�,?空军c,平均每30分鐘停一次,,沿線一些小站只有一兩個乘客,,但這些‘一個人的車站’被保留了下來�,!绷熊囬L坡拉提汗說,,從和田到喀什近500公里,硬座只要53元,,這是許多南疆百姓的出行首選,。
走親訪友,或是遠方求學,,“小綠皮”成為連接南北疆的“便民車”,,也是沿線百姓的“致富車”。作為“和田玉龍?zhí)枴背,?�,,阿不里米提·亞森總是帶著自家特色馕趕“巴扎”(集市),一趟車可以賣200多個馕,,收入1000元,。
帕米爾高原上,網(wǎng)紅公路“盤龍古道”邊,,豎立著啟迪人生的路牌:“今日走過了人生所有的彎路,,從此人生盡是坦途,。”這條30多公里,、連通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瓦恰鄉(xiāng)與外界的公路,,以600多個S彎、U形彎及1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吸引著全國游客打卡,。
人來了,長期沉寂的邊陲小城逐漸活了起來,、火了起來,。如今,越來越多的路通往神秘的湖泊,、金色的胡楊林,,連起片片綠洲,串起城市村落……
路,,是人走出來的,,也讓人走得更遠。新時代,,天山南北立體提速,,新疆高質量發(fā)展的道路正越走越寬。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