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貞不屈的愛國知識分子(一)
——孟昭銘烈士事略
孟昭銘,,號鼎新,,1904年出生在琿春縣一個滿族家族里,。孟昭銘的父親憑著刻苦的努力,,曾考上清朝末科秀才,但他沒有做過官,,只是在家教私塾,。在當?shù)孛霞宜愕蒙鲜敲T望族,,出入自是十分受人尊敬,。孟家祖祖輩輩生活在琿春這片土地,,也因此經(jīng)歷了鴉片戰(zhàn)爭后琿春的悲慘命運。孟父和祖父熱愛著自己的家鄉(xiāng),,經(jīng)常給孟昭銘和兄弟們講述中日戰(zhàn)爭,、中俄戰(zhàn)爭,老人們以目睹的事實講述沙俄,、日本侵略者在家故鄉(xiāng)燒殺擄掠的暴行,,長輩的講述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復仇雪恥、誓死保家的種子,。1921年,,孟昭銘考入位于延吉的吉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一心想著以教書育人為終生目標的孟昭銘,,在知識的長河中徜徉,。“五四運動”的激情在青年學子中傳承著,,抗擊侵略的熱潮在學生中涌動著,。從小就接受愛國思想教育的孟昭銘,成為學校里的活躍份子,,他率領學生舉行游行示威,,組織學生張貼標語、散發(fā)傳單沿街講演,、抵制日貨……然而,,學生運動的熱情成為日本領事館的眼中釘,開始醞釀著巨大的陰謀,。
1926年,,日本領事館收買第四師范學校的賣國分子,打算在學校中心推行奴化教育,,師生們一致反對,,發(fā)起抗爭到底的學生運動。日本領事館怎么會輕易放過這些反抗者,,在他們的設計下,,校長、學監(jiān),、庶務均被趕出學校,。吉林省教育廳重新派來一名校長處理學潮。接任的校長查明學潮是孟昭銘和另外兩名學生發(fā)動和領導的,,便不由分說的將他們開除了,。孟昭銘被開除后,并未氣餒,,反而更加積極的復習功課,,第二年便考入北平大學,開始了在北平的讀書時光,。在北平求學期間 ,,他十分關心琿春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他把自己在北平讀到的進步書刊郵寄回家鄉(xiāng),,送給讀書的學生們,,將先進的思想裝進了年輕學生的心里。
1930年孟昭銘大學生畢業(yè)了,,但他沒有去追求高官厚祿,,而是懷著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一片赤子之心,�,;氐娇嚯y深重的琿春。當時他認為,,要振興琿春,,必須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他選擇了在琿春中學當一名教務主任。他認真教學,,愛護學生,,傾囊相授,深得學生和家長的稱贊,。不料“九一八事變”的炮聲,,震動了寧靜的學府,琿春縣城陷于日寇之手,。孟昭銘不甘心做亡國奴,,秘密的尋找抗日力量,組織了十幾名師生到春化參加了一支抗日隊伍,。當時琿春的抗日隊伍很多,,有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也有舊東北軍的抗日救國軍,,還有自拉山頭的綠林好漢,。各支隊伍各自為戰(zhàn),雖互不侵犯,,但沒有統(tǒng)一的組織,,經(jīng)常陷入孤立無援的境況,很多抗日隊伍都沒有抵擋住敵人的瓦解和圍剿,,有的投降成了偽軍,,有的轉移到外地。孟昭銘所在的隊伍最終選擇了投降,,他不甘心當日本人的奴才,,憤然出走關內尋求救國之路。
孟昭銘離家后,,日本憲兵隊便以與反日活動有關為由,,數(shù)次對孟家進行搜查,霸占了孟家的土地,,將全家趕出祖宅,,使得全家上到八十高齡的祖父,年近古稀的母親,,下到年幼的侄兒離鄉(xiāng)背井,,過著艱難的生活。
遠在關內的孟昭銘收到家書,,得知家中變故,,悲憤異常,便只身返鄉(xiāng),,決心在父母身邊盡孝,。但學生家長聞知孟老師回來了,,便紛紛來家邀請。雖然孟昭銘知道現(xiàn)在的學校已不同從前,,但他堅信,,以一顆愛國之心必將教出一批批愛國青年,于是他回到中學當了教務主任,。偽縣長兼任的校長,,和由日本人充任的副校長在師生中大肆宣傳“日滿協(xié)合”,,吹捧日偽的“豐功偉績”,,要師生參拜神社和忠靈碑,并在朝會上向日本天皇行九十度鞠躬遙拜禮 ,。還規(guī)定學生必須進行日語考試,,只有日語及格的學生才能入學。
孟昭銘早對日偽不滿,,強烈的愛國心驅使他公開反對這種歧視和奴化的政策,,并號召全體師生抵制,這就引起副校長的敵視,。為了強身健體以御外敵,,孟昭銘出面組織了一個名為“平凡”的籃球隊,在全縣的籃球比賽中奪得了冠軍,。副校長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孟昭銘在為學校效力,便找到了孟昭銘,,先是一番贊許,,說孟昭銘帶的球隊十分優(yōu)秀,然后提出想把這個隊改為校隊的要求,。孟昭銘一口拒絕,,令副校長十分難看,便把“平凡”隊強行解散了,。(摘自《琿春革命英烈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