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旗河的驕子——郭池山(一)
琿春至東寧公路旁的群山中,,有一處壯觀的景點——蘭家趟子地下森林,。離此西行15公里是蘭家趟子西溝,這里不僅是紅旗河的發(fā)源地,,同時,,還是抗日英雄郭池山同志犧牲的地方,。郭池山同志是抗聯(lián)第二軍獨立師第一團副官,從1938年開始跟隨魏拯民同志在樺甸縣夾皮溝一帶活動,,是魏拯民同志的得力助手,。特別是楊靖宇犧牲之后,魏拯民負責東北抗戰(zhàn)時,,郭池山同志協(xié)助魏拯民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郭池山同志出生在延吉縣八道溝長財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時代他就跟隨父母下地勞動,。聰明伶俐的他在田間地頭總是想一個問題,,為什么窮人披星戴月累死累活地干,還是吃不飽,、穿不暖,,有的人不勞動卻穿得好、吃得飽,,還住著寬敞大瓦房子,。父母看到兒子很聰明便想盡辦法讓他到鄰近的學校讀書,雖說是個該子,,但幼小的郭池山深知父母送他學習不易,,所以他勤奮好學,學習成績始終是名列前茅,。讀完小學,,郭池山因家庭困難無力支撐,只好回家務農,。已經接受過先進思想教育的他,,積極投身于火熱的革命斗爭中,1931年3月參加農會,,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延邊各地抗日斗爭烽火日見燎原之勢,他帶領群眾參加秋收斗爭,,第二年又開展了春荒斗爭,。1932年他擔任中共長財村支部書記、長財村蘇維埃政府會長,。他以長財村為基地,,在三道灣、沙場等地開展抗日宣傳活動,。
1933年末,,根據上級黨委的指示,王隅溝,、海蘭,、八道溝,、伊蘭、延吉等8個區(qū)抗日游擊隊的軍民匯集在三道灣,。中共延吉縣委的主要負責同志,、東滿特委以及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的負責同志也陸續(xù)來到三道灣根據地。隨后兵工廠,、醫(yī)院,、被服廠和印刷廠也相繼在這里建立起來。從此,,三道灣抗日游擊根據地成了東北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4年5月9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獨立師第一團聯(lián)合山林部隊,,襲擊正在修建集團部落的偽軍,摧毀了集團部落,。在我軍強大的壓力下17名偽軍投降,,繳獲11支步槍。在這次戰(zhàn)斗中郭池山做了大量的后勤工作,,保證了戰(zhàn)斗的勝利,。
此后,駐扎在長財村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150多名指戰(zhàn)員和300多名反日將士,,聯(lián)合襲擊八道溝,、天寶山,繳獲很多物資,。此時,,郭池山從一名地方黨員干部成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一團的戰(zhàn)士,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活,。臨走時,,他雙膝跪在年邁的老母親面前,流著眼淚說:“母親,,兒不孝,,把您托付給弟弟了。為了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兒走了,。”老母親了解郭池山的性格,,兒子下決心做的事情,,一定會做到底的。
1935年9月,,一團在敦化葦子溝與自衛(wèi)團交戰(zhàn),,繳獲槍支19支,。又在蒙江縣三道花園附近劫擊偽警察部隊,擊斃偽警5人,,俘敵13人,,繳獲運輸的全部子彈。11月14日一團聯(lián)合反日義勇軍200余人,,襲擊敦化沙河沿二道河子偽軍自衛(wèi)團,,繳獲槍支12支。在腥風血雨的戰(zhàn)斗中,,郭池山作戰(zhàn)勇敢,,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他的各項戰(zhàn)斗任務,而且逐漸發(fā)揮了出色的組織和指揮才能,。根據他的表現,,組織上任命他擔任獨立師一團副官。
1936年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東北人民革命軍改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郭池山所在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二軍。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把延邊的抗日游擊根據地視為其建立和鞏固東北殖民統(tǒng)治的心腹之患,,根據地成了敵人包圍和討伐的中心目標。他們不斷圍剿延邊游擊根據地和抗日部隊,,瘋狂大討伐,,根據地最后喪失。
3月,,抗日聯(lián)軍第二軍不得已向南滿轉移,。經過3個多月的艱苦的戰(zhàn)斗,6月末抵達南滿金川河里地區(qū),。7月初楊靖宇和魏拯民在金川河里抗聯(lián)第一軍密營召開了東南滿特委及抗聯(lián)第一,、二軍主要領導干部聯(lián)席會議,會議決定將抗聯(lián)一,、二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
東北抗聯(lián)第二軍離開延邊轉移到南滿后,在第一路軍總司令部的統(tǒng)一領導下,,主動出擊粉碎敵人的討伐,,并根據延邊抗日游擊根據地的經驗和教訓,在長白山地區(qū)建立了比較穩(wěn)固的密營,。他們以密營為依托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術,,展開反討伐斗爭,有力地打擊了敵人,。
1937年2月20日,,郭池山所在部隊200余名將士在撫松城南15公里處,,聯(lián)合抗日救國軍伏擊日軍靖野部隊一個連,當場擊斃靖野中尉和小川中尉等60多名日軍,,擊傷11人,。在轉移途中,又與日軍增援部隊遭遇,,激戰(zhàn)中斃敵數名,,使敵人膽戰(zhàn)心驚。
戰(zhàn)斗中,,郭池山善于分析總結長白山抗日根據地形勢,,經常向魏拯民等領導及時地提出各種建議。為了鞏固密營這個長白山抗聯(lián)的棲身之處,,他同部分將士一塊走出密營種植糧食,。雖然長白山地區(qū)氣候寒冷,收成也不多,,但是他們收獲的每粒糧食,,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1940年2月,,楊靖宇將軍在蒙江保安村附近的密林中壯烈犧牲,斗爭形勢急劇逆轉,,在這危急關頭魏拯民挑起了全面指揮抗聯(lián)第一路軍的重擔,。在魏拯民身邊,郭池山不論是在與各部隊領導的聯(lián)系上,,還是在策反偽軍及聯(lián)絡其他山林部隊或基層官兵的工作中,,他都認真對待。派出的偵察員或各部隊的通信員到司令部向魏拯民總指揮匯報時,,他熱情接待,,還親自做飯給他們吃,幫他們挑腳上的水泡等,,使很多將士得到司令部的溫暖,。一年后,魏拯民總指揮由于病情惡化在樺甸縣夾皮溝密營中病逝,。同時犧牲的還有琿春籍的警衛(wèi)排長黃正海同志,,郭池山與戰(zhàn)友們掩埋了他們的遺體,走上了新的征程,。(摘自《琿春朝鮮族》)
郭池山同志出生在延吉縣八道溝長財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時代他就跟隨父母下地勞動,。聰明伶俐的他在田間地頭總是想一個問題,,為什么窮人披星戴月累死累活地干,還是吃不飽,、穿不暖,,有的人不勞動卻穿得好、吃得飽,,還住著寬敞大瓦房子,。父母看到兒子很聰明便想盡辦法讓他到鄰近的學校讀書,雖說是個該子,,但幼小的郭池山深知父母送他學習不易,,所以他勤奮好學,學習成績始終是名列前茅,。讀完小學,,郭池山因家庭困難無力支撐,只好回家務農,。已經接受過先進思想教育的他,,積極投身于火熱的革命斗爭中,1931年3月參加農會,,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延邊各地抗日斗爭烽火日見燎原之勢,他帶領群眾參加秋收斗爭,,第二年又開展了春荒斗爭,。1932年他擔任中共長財村支部書記、長財村蘇維埃政府會長,。他以長財村為基地,,在三道灣、沙場等地開展抗日宣傳活動,。
1933年末,,根據上級黨委的指示,王隅溝,、海蘭,、八道溝,、伊蘭、延吉等8個區(qū)抗日游擊隊的軍民匯集在三道灣,。中共延吉縣委的主要負責同志,、東滿特委以及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的負責同志也陸續(xù)來到三道灣根據地。隨后兵工廠,、醫(yī)院,、被服廠和印刷廠也相繼在這里建立起來。從此,,三道灣抗日游擊根據地成了東北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4年5月9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獨立師第一團聯(lián)合山林部隊,,襲擊正在修建集團部落的偽軍,摧毀了集團部落,。在我軍強大的壓力下17名偽軍投降,,繳獲11支步槍。在這次戰(zhàn)斗中郭池山做了大量的后勤工作,,保證了戰(zhàn)斗的勝利,。
此后,駐扎在長財村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150多名指戰(zhàn)員和300多名反日將士,,聯(lián)合襲擊八道溝,、天寶山,繳獲很多物資,。此時,,郭池山從一名地方黨員干部成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一團的戰(zhàn)士,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活,。臨走時,,他雙膝跪在年邁的老母親面前,流著眼淚說:“母親,,兒不孝,,把您托付給弟弟了。為了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兒走了,。”老母親了解郭池山的性格,,兒子下決心做的事情,,一定會做到底的。
1935年9月,,一團在敦化葦子溝與自衛(wèi)團交戰(zhàn),,繳獲槍支19支,。又在蒙江縣三道花園附近劫擊偽警察部隊,擊斃偽警5人,,俘敵13人,,繳獲運輸的全部子彈。11月14日一團聯(lián)合反日義勇軍200余人,,襲擊敦化沙河沿二道河子偽軍自衛(wèi)團,,繳獲槍支12支。在腥風血雨的戰(zhàn)斗中,,郭池山作戰(zhàn)勇敢,,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他的各項戰(zhàn)斗任務,而且逐漸發(fā)揮了出色的組織和指揮才能,。根據他的表現,,組織上任命他擔任獨立師一團副官。
1936年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東北人民革命軍改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郭池山所在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二軍。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把延邊的抗日游擊根據地視為其建立和鞏固東北殖民統(tǒng)治的心腹之患,,根據地成了敵人包圍和討伐的中心目標。他們不斷圍剿延邊游擊根據地和抗日部隊,,瘋狂大討伐,,根據地最后喪失。
3月,,抗日聯(lián)軍第二軍不得已向南滿轉移,。經過3個多月的艱苦的戰(zhàn)斗,6月末抵達南滿金川河里地區(qū),。7月初楊靖宇和魏拯民在金川河里抗聯(lián)第一軍密營召開了東南滿特委及抗聯(lián)第一,、二軍主要領導干部聯(lián)席會議,會議決定將抗聯(lián)一,、二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
東北抗聯(lián)第二軍離開延邊轉移到南滿后,在第一路軍總司令部的統(tǒng)一領導下,,主動出擊粉碎敵人的討伐,,并根據延邊抗日游擊根據地的經驗和教訓,在長白山地區(qū)建立了比較穩(wěn)固的密營,。他們以密營為依托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術,,展開反討伐斗爭,有力地打擊了敵人,。
1937年2月20日,,郭池山所在部隊200余名將士在撫松城南15公里處,,聯(lián)合抗日救國軍伏擊日軍靖野部隊一個連,當場擊斃靖野中尉和小川中尉等60多名日軍,,擊傷11人,。在轉移途中,又與日軍增援部隊遭遇,,激戰(zhàn)中斃敵數名,,使敵人膽戰(zhàn)心驚。
戰(zhàn)斗中,,郭池山善于分析總結長白山抗日根據地形勢,,經常向魏拯民等領導及時地提出各種建議。為了鞏固密營這個長白山抗聯(lián)的棲身之處,,他同部分將士一塊走出密營種植糧食,。雖然長白山地區(qū)氣候寒冷,收成也不多,,但是他們收獲的每粒糧食,,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1940年2月,,楊靖宇將軍在蒙江保安村附近的密林中壯烈犧牲,斗爭形勢急劇逆轉,,在這危急關頭魏拯民挑起了全面指揮抗聯(lián)第一路軍的重擔,。在魏拯民身邊,郭池山不論是在與各部隊領導的聯(lián)系上,,還是在策反偽軍及聯(lián)絡其他山林部隊或基層官兵的工作中,,他都認真對待。派出的偵察員或各部隊的通信員到司令部向魏拯民總指揮匯報時,,他熱情接待,,還親自做飯給他們吃,幫他們挑腳上的水泡等,,使很多將士得到司令部的溫暖,。一年后,魏拯民總指揮由于病情惡化在樺甸縣夾皮溝密營中病逝,。同時犧牲的還有琿春籍的警衛(wèi)排長黃正海同志,,郭池山與戰(zhàn)友們掩埋了他們的遺體,走上了新的征程,。(摘自《琿春朝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