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中秋情
發(fā)布時間 | 2023/9/28 15:22:54
![]() |
在北方的呼倫貝爾,“中秋節(jié)是銀綠色的,,那是大地返還給月亮的美麗”,;在南方的廣州,“高高的廣州塔,,凌空擎起了月亮”,;在東部的杭州,“在歷代文人留下的詩畫里,,索引出一張杭州‘賞月地理圖’”,;在中部的武漢,賞月的最佳去處是“名揚(yáng)四海的黃鶴樓”和“美麗的東湖邊”,;在西部的嘉峪關(guān),,月亮“仿佛又一個跟頭翻上了祁連山頂”……
中秋月,中秋景,,中秋情,。一輪明月里,凝聚著你和我的目光,;一縷月光里,,流淌著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一片月色中,,寫滿了深深的祈盼和祝?!?/p>
——編 者
明月出草原
艾 平
提到呼倫貝爾,人們總會想到草原,。這里的中秋節(jié)是銀綠色的,,那是大地返還給月亮的美麗。秋草的新茬繼續(xù)長著,,上面覆滿微霜和月光,。
記得那年,我們單位組織了一個草原采風(fēng)活動,。大家年輕而活躍,,戀著寫生、拍照和噴香的奶茶,,意猶未盡,。下午5點不到,,日光有些暗了,。蒙古包前,歸來一群馬,,默默和我們并肩而立,。突然,一人躍上馬背,飛馳而去,。順著馬蹄聲望去,,你猜我們看到了什么——那就是天邊,空曠的草原上,,地平線的曲度和剛探出頭來的半圓月重疊,,那騎手的剪影飛快地印了上去,凝重的大地襯托著這明亮的一切,,直把在場的眾人看呆,。駿馬逆光歸來,雕塑般矗立在我們眼前,。馬背上的騎手是作家烏熱爾圖,,他來自森林,書寫鄂溫克族獵民生活的小說連續(xù)三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我們匯聚到蒙古包里用餐,,繼續(xù)騎馬的話題。沒有電,,大家秉燭對酒,,吃著肥美的手把肉。歌聲四起,,人們身上的秋寒一掃而光,。這時候,蒙古包的女主人,,一位微笑的大姐,,拿起根木桿,對著天窗的蓋氈一挑,,剎那間,,月光如水傾瀉進(jìn)來……
回到家里已經(jīng)過了飯時,家中無人,。桌子上的紙條上是女兒稚嫩的筆跡——媽媽,,回家過節(jié)。呀,,今日中秋,,我們一行人居然沒有誰說起。
去母親家對我們姊妹兄弟來說永遠(yuǎn)是“回家”,。父親去世后,,每逢中秋,我們都把陪母親當(dāng)成最重要的事,。果然,,一推開家門,,就看見兄弟姊妹幾家人圍著母親坐在一桌子美味佳肴旁。母親的愛集中體現(xiàn)在給我們吃什么這件事上,。此刻,,她的杰作琳瑯滿目。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摞擺成塔狀的月餅,,拿起一個掰開,,里面是野玫瑰、榛子仁,、青絲五仁,、沙果脯、牛肉脯,,都是當(dāng)?shù)靥禺a(chǎn)做餡,,味道各有千秋。主菜自然是不可替代的手把羊排,,肥瘦相間,;一大盆牛尾燉胡蘿卜,香軟糯潤,;還有炒白蘑,、熘肝尖、醬牛舌,、野菜丸子……我們稱贊著母親的手藝,,可她卻贊美呼倫貝爾大地。她說,,中秋節(jié)雖然有點冷了,,但是咱這里的稀罕物正好下來:牛羊吃了一春的花、一夏的草,,最肥,;一場秋雨一地白蘑,那是天賜的,,再干凈不過,;早晨出水的細(xì)鱗鱖魚,滿肚子都是夏天攢下的蛋白質(zhì),,肉瓷實,,不放佐料,原汁原味更鮮……她還說,,月亮是為親人的重逢而圓滿的,,中秋節(jié)時咱這里還沒有冷到大雪封門,想家的人都能回來,。母親說話時,,陽臺的門一直敞著,外面的月光把她養(yǎng)的幾棵三角梅照得熠熠生輝,。
說到當(dāng)今的中秋節(jié),,呼倫貝爾的景象越發(fā)豐富多彩、時尚浪漫,。雖然不比江南的花前月下,、歌舞絲竹,但是家家戶戶廳堂相守,,舉杯邀窗外月亮,,低頭看手機(jī)里的月亮,將那些出門創(chuàng)業(yè)的青年,、在外讀書的學(xué)子,、候鳥一樣到南方避寒的老人,攏進(jìn)了一個天南地北的團(tuán)圓夜,;還有別出心裁的年輕人,,開車登山,仰望明月徐徐升起,,一洗身心,,豪情煥發(fā)……
這幾天,我特意驅(qū)車出行,,果然又發(fā)現(xiàn)了一番新景象,。人們忙碌著過節(jié),吃食添了許多,,有哈爾濱的老鼎豐月餅,、北京的蒜腸,還有江南的鹵水鴨和金華火腿,,呼倫貝爾的中秋傳統(tǒng)中有了新鮮的味道,。在草原湖濱等地,停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房車,,房車?yán)锏娜兆舆^得滋潤,,有的晾著牛肉干、掛著蘑菇串,,有的支著畫架,,畫面上有錦緞一般的朝霞,也有碧海一般的星空月夜,。我上前詢問,,天涼了,為何不及早“孔雀東南飛”,?皆答,,等著過一個特別的中秋節(jié),。
五湖四海共此時,呼倫貝爾的月亮日臻圓滿……
美好的凝視
黃詠梅
在杭州過中秋,,賞月的地方有很多,,可登高,可臨水,,甚至可以在歷代文人留下的詩畫里,,索引出一張杭州“賞月地理圖”:在“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的平湖秋月,,坐在西湖水上大平臺,,看水面一輪滿月,恍惚間,,人似乎坐到天上去,,坐在了月亮旁邊;提著小燈籠在運河堤上行,,垂柳依依處,,“波回野渡,月暗閑堤”,,行至拱宸橋上,,腳下千年運河穿心而過,為思念之人捎去話兒,,過橋,,看枕水而居的橋西人家的點香拜月儀式,一只圓圓的榨菜鮮肉月餅,,等分?jǐn)?shù)瓣,,留一瓣給明月分享人間團(tuán)圓;登錢塘江畔月輪山,,攀上七層高的六和塔,,見碩大的月亮從寬闊的江面橫空出世,“月影銀濤,,光搖噴雪”,,江潮澎湃,大有要將明月潑濕的激情,;蕩舟西溪上,,月亮嵌于野樹雜花間,小舟劃至蘆田,,四顧“一片蘆花,,明月映之,白如積雪”,,人被月色牽進(jìn)了一幅《蘆田秋月圖》……
月亮只此一枚,,不同的景致下,,不同的人眼中,能賞出別樣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節(jié),,跟本地幾個朋友興沖沖跑去西湖邊賞月。到處都是人,。拿著熒光棒的,,提著小燈籠的,,咬著一塊嫦娥雪糕的,,還有漢服裝束的年輕男女……我們被人流裹挾著,佳節(jié)倍思親的愁緒,,竟暫時被這氛圍擠出了胸中,。在斷橋上,我找到一個空處,,抬頭看那輪滿月,,月光正照在那些笑嘻嘻的人們的臉上。后來,,一位朋友覓到一條游船,,說要帶我們?nèi)?shù)數(shù)坊間流傳的三十三只月亮。艄公將船劃過湖心亭,,我們被帶至小瀛洲島,。登島,跟著人群往南走,,一直走到“我心相印亭”,。游客正集中在那里,遠(yuǎn)望西湖三潭石塔,,一只,、兩只地數(shù)月亮。天上一只,,水中一只,,立在湖面三個石塔,每個上面有五個小圓孔,,燈光從圓孔里透出來,,像是有五只月亮,又映出水面五只月亮,,如此,,一共三十二只月亮。何來三十三只,?朋友笑著說,,杭州人都知道,,還有一只在你自己的心里。大家聽了,,會心點頭,。
說到底,中秋賞月,,賞的是人的心境,。無論出門觀月還是居家望月,無論獨享清歡還是共享狂歡,,明月當(dāng)頭照,,人的心中就會亮起思念那一盞燈。我想,,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儀式,,除了營造一種文化氛圍,還可以使現(xiàn)代人被龐雜信息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將自己與自然,、與他人的距離拉近。當(dāng)我們凝視月亮,,總有一種美好的愿望油然而生——花好月圓,。
記得有一年中秋夜,吃過晚飯,,我們懶得再出門,,便象征性地瞥了一眼窗外的月亮,接著循例給親朋好友發(fā)送祝福語,。然后我開始刷起微信朋友圈,。果然滿屏都在曬月亮。身處不同地方不同位置的朋友,,每個鏡頭里的月亮,,意境各異,有的古典,,有的現(xiàn)代,,有的抒情,有的有趣,,讓人懷疑所見并不是同一個月亮,。突然,手機(jī)跳出一條信息,,是母親從家鄉(xiāng)發(fā)來的:“現(xiàn)在,,快抬頭看月亮。”我連忙丟下手機(jī),,奔向陽臺,,抬起頭,看到了那枚靜靜地掛在空中的滿月,。相隔千里,,時差不到一分鐘,我和母親的目光一定在月亮上相遇了,。月亮就這樣消弭了時空,,我猶如站在了母親的面前,站進(jìn)了母親的懷抱里,。我久久地看著月亮,,月亮也看著我,溫暖又感傷,。
今年,,杭州的中秋節(jié)遇上亞運會,,“圓夢”的氛圍早已遍布整個城市,,圓杭州的夢,圓競賽者的夢,。南方的秋天,,植物依舊蔥綠,桂花滿城飄香,。錢塘江岸邊的燈光秀,,璀璨夢幻,映射出一個多彩的天空,,好像是遞給月亮的一張邀請函,。杭州必將在一種美好的凝視下,實現(xiàn)夢想,。
中秋的月亮,,是因為聚滿了人間的凝視,才會格外明亮清澈吧,。
珠江月明
陳世旭
廣州,,“千年商都”,一座重要的現(xiàn)代化國際化都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嶺南文化,源遠(yuǎn)流長,,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fēng),以其多元,、務(wù)實,、開放,、兼容、創(chuàng)新等特點,,在中華文化之林獨樹一幟,,近代時更是對中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嶺南文化中,,尤以廣州為代表,。
客居廣州十余年,有機(jī)會充分領(lǐng)略廣州之美,,探究嶺南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每年中秋之際,是這座城最富詩意的時刻,,也充分彰顯著嶺南文化的魅力,。
在廣州,賞月的去處甚多:白云山,,晚望平臺,,可一覽廣州城中秋夜景的全貌;廣州塔,,懸空走廊,,月亮仿佛觸手可及;荔枝灣,,老西關(guān)的味道依舊濃郁,,有了月色,便更加古色古香,;流花湖,,開闊而平靜,一個個親水平臺,,與都市的喧囂保持著距離,;花城廣場,旋轉(zhuǎn)的摩天輪,,帶給人不一樣的賞月體驗,;白鵝潭,“鵝潭夜月”,,曾經(jīng)是“羊城八景”之一……
而我,,最喜歡的是在珠江上觀月。珠江的最佳觀月處,,我以為是二沙島,。
二沙島,居于廣州城市中心,離珠江新城只有十多分鐘車程,,仿佛珠江上一塊碧綠的“翡翠”,。
懷抱二沙島的江水,有著海一般的顏色,。遠(yuǎn)來的鷗鳥飛成剪影,,翩躚在島岸。姿態(tài)各異的雕塑,,散見于街頭,。不知名的野花,輕輕地?fù)u曳著,。音樂廳,、美術(shù)館,聯(lián)袂在煙雨路上,;小巧的尖頂,,平緩的屋脊,掩映在樹叢中,。連接南北大道的廣州大橋,,車水馬龍,飛架江面,。往返東西兩端的珠江游船,,載一船歡樂,,與明月同游,。空中月,,水中月,,交相輝映;船上燈,,岸上燈,,燈火璀璨。
高高的廣州塔,,凌空擎起了月亮,。仿佛整個世界的夢想——關(guān)于和平,關(guān)于團(tuán)圓,,關(guān)于豐收和幸福的祈盼,,都掛在了那里。激光柱滿天搖曳,,變幻莫測,,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四處一片流光溢彩。二沙島沉浸在色彩的海洋里,。
中秋之夜,,賞月、頌月,、吃月餅,、摘桂花、飲美酒,,泛舟珠江,,吟詠秋色,是廣州人的所愛,。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中秋傳統(tǒng)習(xí)俗,流傳至今,。同時,,作為一直以來的中外文化交融之地,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大都市,,如今廣州人的中秋節(jié),,又有了更多時尚的元素。
記得有一年中秋節(jié),,我在二沙島上的星海音樂廳欣賞了一場音樂會,。作曲家給中國民歌帶來現(xiàn)代節(jié)奏,讓膾炙人口的旋律與跳躍變化的韻致交織于一體,?;驊蛑o打趣,或嚴(yán)謹(jǐn)莊重,,或深奧沉寂,,或開闊寬廣,總之都有著前衛(wèi)鮮活的特質(zhì),。時而歡快,,時而簡約,但一如既往地飽含著浪漫的風(fēng)格,,激發(fā)起聽眾的遐想,。青春洋溢的女歌手,儀表莊重的鋼琴家,,貝斯,、打擊樂和薩克斯組成的樂隊,帶給人們新的色彩,、新的視野,。作為一名普通的廣州市民,,這個中秋之夜,我在二沙島上,,感受到了月光和音樂這兩種“世界語言”的魅力,,也在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觸摸到現(xiàn)代,、時尚的氣息,。
多少個中秋夜,我徜徉在二沙島,。這個極具現(xiàn)代氣息的寶地,,也是一處棲息心靈的家園。月光下,,看萬家燈火,,看那片屬于自己的月光。
風(fēng)吹過珠江,、大沙頭,、海印橋、海心沙……夜已深,,風(fēng)吹不熄滿世界的月光,,吹不熄不夜城的燈光。迷離的月光,,放飛著思緒,。月光像是跳動的音符,如歌如訴,;像是甘洌的醇酒,,沉香醉人;像是無私的知己,,傾聽心的絮語,。月亮坦蕩,高潔,,深情脈脈。一個人有清風(fēng)明月做伴,,夫復(fù)何求,?
明月高懸在湛藍(lán)的夜空,清亮的光輝,,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在男女老少的臉上寫滿柔情。二沙島上的廣州人,,正同各地人們一起,,“天涯共此時”“千里共嬋娟”,。
幾人相憶在江樓
徐 魯
傳統(tǒng)佳節(jié),風(fēng)雅古今,。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還有最重要的春節(jié),,每一個節(jié)日里,都蘊(yùn)含著中華民族的美德和智慧,,傳遞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家國情思,。
說到中秋佳節(jié),必定會說到賞月,。在碧波蕩漾的南海邊,,我感受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遼闊意境,;在天山腳下,,我見識過天山上大得出奇的中秋月,銀色的月光灑在雪山上,;在蘇軾策杖行走過的鄂東山中,,我凝望過高懸在千峰之上的圓月,那萬古清輝映照著萬家團(tuán)圓……
我在江城武漢居住已有三十多年,。在我心中,,武漢中秋賞月的最佳去處,非以下兩處莫屬,。
首選當(dāng)然是名揚(yáng)四海的黃鶴樓,。
黃鶴樓是矗立在長江南岸、武昌蛇山之上的一座“望江樓”,。每年中秋之夜,,都會有幸運的武漢市民登上黃鶴樓,欣賞又圓又大的中秋月緩緩升起在大江之上,;萬家燈火里的武漢三鎮(zhèn),,沐浴在一片溫柔的清輝之中。
“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在唐代詩人中,,羅鄴的名氣不算大,,但用他的這兩句詩來描寫人們站在黃鶴樓上凝望中秋月時的心跡,卻再恰切不過,。還有舊時竹枝詞里的兩句描寫,,也十分對景和寫意:“直到夜深方罷飲,,一船明月過江來?!?/p>
武漢的第二個最佳賞月處,,是在美麗的東湖邊。
東湖邊有一座依湖而建的“長天樓”,,樓名取自王勃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樓建于1956年,,屋頂和山墻多用綠色琉璃瓦,,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樓閣風(fēng)格。二樓有一個寬敞的大露臺,,朝向視野開闊的東湖湖面,。
中秋之夜,皓月當(dāng)空,,站在這個大露臺上遠(yuǎn)望,,燈影蕩漾的湖面,湖對岸的磨山黛色的輪廓,,還有更遠(yuǎn)處燈火閃爍的珞珈山余脈,,盡收眼底?!澳钊ト?,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或許只有沉浸在這樣的月夜,,凝眸這樣的湖水和樓閣,對古人這些詞句才能更加體會入心,,更真切地感受到它們的神韻,。
在東湖邊賞月,長天樓的露臺再大,,也容納不下多少人,。所以,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每年中秋夜,,不少市民都會早早來到東湖,從長天樓前開闊的湖邊,,朝著行吟閣方向,沿湖岸排開賞月陣勢,。有的連小方桌也帶到了湖邊,,擺上月餅,、瓜果和茶水,一家人一邊賞月一邊談笑,,享受親情怡怡的佳節(jié),。明亮的圓月,成全這人間良宵,,且給人們送來多少愜意的遐思和美好的夢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敝袊擞凶约邯毺氐墓?jié)日習(xí)俗和感知季節(jié)的方式,也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情懷,。中秋節(jié),,也是一個詮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故事、凝結(jié)中國人美好夢想的文化節(jié)日,。
中秋前后,,正是一年里秋高氣爽、瓜果成熟的季節(jié),。當(dāng)一家人幸福地團(tuán)聚在一起,,享受著豐收的瓜果、美味的月餅和怡怡親情的時刻,,誰能說,,這不是一個感恩的節(jié)日呢?大家不僅會在心中真摯地感恩自己的家人,,感恩富足,、祥和的國家和時代,同時還會在心中默默感恩大地母親給予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感恩大自然賜予的桂花芬芳,、瓜果飄香、稻菽金黃,。
近些年來,,中華兒女不斷推進(jìn)的航天科技探索,早已揭開了古人蒙在月亮上的神秘面紗,,將一個真實的月球和星空,,科學(xué)地呈現(xiàn)在了人們面前。所以,,我們今天再次仰望美麗的中秋月,,已經(jīng)有了與古人不盡相同的認(rèn)識、想象與感慨,,更增添了一份獨屬于中華兒女的自豪,。
塞上中秋月
胡美英
歲歲年年,,中秋月圓。
一輪圓月懸掛在嘉峪關(guān)城市中心的西部明珠氣象塔頂,。公園里月色涌動,,蟲兒鳴叫,流水潺潺,。月光落在地面上,,就散發(fā)著滿園森林的味道、湖水的氣息,。
清亮的月色,,輕輕流淌在樹梢上,流淌在花叢中,,流淌在湖波上,,流淌在月下散步的人們心底,漾起一圈圈歡快的漣漪,。望著月亮,,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初來嘉峪關(guān)時常常看到的月亮,,那時的嘉峪關(guān)還似一片荒蕪的田園,,月亮也總是裹著一層黃黃的沙霧。
如今,,裹著一層明亮月色的人們,,或在公園一角輕歌曼舞,或在湖岸上悠閑散步,,或在塑膠跑道上倒走慢跑,,還有的坐在露天悠閑吧里輕酌慢飲,,頻頻舉起杯里的葡萄美酒,,品咂這月色里的浪漫與溫情,。
中秋夜里,生活在嘉峪關(guān)的人們喜歡三五成群地去南湖飄帶河上看月亮,。月光在水幕上的投影里變幻出多彩的顏色,。那投影里,有張騫出使西域的馬隊,,有霍去病出擊匈奴的大漠疆場,,有身披月色的邊塞詩人們的對月吟唱。
南湖文化生態(tài)園區(qū)由討賴河河灘圍攔建成,,曾經(jīng)雜草叢生的荒涼河灘,,如今已是樹木花草繁茂的生態(tài)園區(qū)。不遠(yuǎn)處的房車休閑地里,來自天南地北的游人們支起帳篷,,攤開躺椅,,躺在月光里小憩,。祁連山吹來的風(fēng)拂過他們的臉頰,,他們安靜地沉進(jìn)這座塞上之城的懷抱。
方特歡樂世界里的璀璨燈光,,將月色映照得五彩斑斕,。夜已深,孩童們還扯著大人們的衣襟,,嚷嚷著不想回家,,要去夜市里走一走……
夜市里的吃食各種各樣,月色在孩童的美食里嘎嘣脆響,。鐵皮爐上燦黃的烤玉米,、香甜的烤紅薯,鐵轉(zhuǎn)爐里醬紅的糖炒板栗,,炭火上翻動的烤肉……月色里的嘉峪關(guān),,歡騰著別樣的城市煙火氣。
特別是那些被包裝得五顏六色,、甜咸適中的月餅,,會成為中秋月夜的主要味道,誰家都要備上幾樣,。
中秋夜,,塞上人家一股腦兒地把這些月餅,還有早早挑選回家的大芒果,、軟籽石榴,、紅心甜柚,本地產(chǎn)的李廣桃,、烏青西梅,、大蘋果、小酸果,,新疆的哈密瓜,、新鮮核桃、馬奶子葡萄等,,放在一起,,鄭重地擺上窗臺祭月,那些果實在月色里仿佛散發(fā)著光芒,。
嘉峪關(guān)是一座移民城市,,在這些味道里,人們可以找見兒時中秋的記憶。這是一年一次向遠(yuǎn)方故鄉(xiāng)的致敬,。
月色里的行道樹上,,絳紅細(xì)小的海棠果,密密匝匝的山楂果,,紅綠相間的小棗粒,,紛紛擠進(jìn)人們的視野里。那些風(fēng)里雨里滿街翻飛的燕兒,、樹枝上扎堆晃悠的雀兒,,都躲到公園里如原始森林般密不透風(fēng)的樹叢里去了。
廣場上歡樂的演出越發(fā)熱烈,,月色在嘹亮的歌聲里飛揚(yáng)飄動,,在婀娜多姿的舞步里穿梭逡巡。
天上云追月,,地下風(fēng)吹柳,。月亮跟著人們滿街市轉(zhuǎn)悠、撒歡兒,,不想入眠,。等到人們抬頭與它良久地對視的時候,它仿佛又一個跟頭翻上了祁連山頂,,翻回到“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的意境之中……
版式設(shè)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8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