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黨旗飄揚,保密護航 | 第二十一期:警惕,!微信的5個功能,,很可能泄露工作秘密
發(fā)布時間 | 2021/12/1 14:12:07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無線網絡的廣泛覆蓋,使用手機處理公務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微信作為信息化社會中相互溝通的重要通訊工具,,也逐漸成為處理公務的重要渠道和平臺之一。
然而,,對保密工作而言,,這一“利器”卻是一柄“雙刃劍”,以微信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通信工具已成為失泄密案件的“高發(fā)地”,。
由于這些通信軟件使用人員多,、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一旦發(fā)生泄密,,涉密信息往往會急速擴散,,事態(tài)難以遏制,危害十分嚴重,。
經過市委保密辦的觀察和總結,,微信的這五大常用功能常常成為泄密的“助推手”。
功能一 :微信群
2020年5月,,某縣教體局從機要渠道收到省委有關專項工作組下發(fā)的1份秘密級文件后,,該局局長批示傳達至各學校落實,辦公室借調人員胡某為盡快落實文件精神,,將文件全文拍照并發(fā)布至各學校校長微信工作群,。某校校長張某未經查看即將文件照片轉發(fā)至該校教師工作群,文件立即被群成員多次轉發(fā),,迅速在數(shù)十個微信群傳播,造成泄密,。
案件發(fā)生后,,胡某、張某均被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功能二 :微信小程序
某機關工作人員趙某寫材料時,,為圖方便對涉密文件拍照、掃描,,并上傳至微信的圖文識別小程序,,將圖片轉為文字輸出,他認為未將涉密文件發(fā)送給他人的行為是安全的,,但他的行為導致了涉密信息上傳互聯(lián)網,,危害了國家秘密安全。
事件發(fā)生后,,趙某受到了相應處分,。
功能三:文件傳輸助手
2020年9月,保密檢查發(fā)現(xiàn),,某部屬單位干部馬某使用的非涉密計算機違規(guī)存儲3份機密級文件,。經查,2018年10月,,馬某為方便起草材料,,擅自將涉案文件拍照并制成PDF文檔后,通過微信“文件傳輸助手”導入涉案計算機使用,,材料起草完成后,,又立即刪除了手機和計算機桌面上的文件文檔,。馬某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但殊不知該文檔已被微信電腦客戶端自動備份到文件夾中,。
案件發(fā)生后,,馬某被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功能四:朋友圈
2019年7月,,某市直屬機關新任干部蔣某按照工作安排,,到市委參加有關會議并領取1份秘密級文件。為炫耀公務員身份,,蔣某將該文件首頁拍照并在微信“朋友圈”發(fā)布,。10分鐘后,蔣某的領導孫某看見后立即責令其清除照片,,但為時已晚,,蔣某朋友金某已保存該照片并將其發(fā)布到個人微博,造成泄密,。
案件發(fā)生后,,蔣某被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功能五 :私人聊天
2019年3月,,某縣公安局輔警武某被選入該縣某熱點案件專案組協(xié)助工作,,興奮之余,在微信聊天時向好友程某稱其掌握該案實際情況,。在程某的再三打聽下,,武某將該案件匯報材料的主要內容拍照后發(fā)給程某,并囑咐程某切勿外傳,。程某收到后,,為顯示自己有公安機關“人脈”,又轉發(fā)給朋友肖某,,同樣囑咐肖某勿傳給他人,。但案件當事人系肖某親戚,肖某立即向其透露了公安機關辦案情況,。
案件發(fā)生后,,武某被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案例分析
傳播迅速,。在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公共信息的發(fā)布者、傳播者和接收者,。微信的即時通信和傳播特點使得信息資料能夠極快速地向大范圍傳播,,任何信息一旦在微信群、朋友圈發(fā)布,,都有可能被他人所引用,、轉發(fā),、發(fā)布,立刻一傳十,、十傳百,,知悉人數(shù)短時間內呈幾何級增長。
過程不可控,。據統(tǒng)計,,每天有10.9億互聯(lián)網用戶打開微信,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fā)表朋友圈,,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在許多機關單位,,微信深度融入日常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微信傳遞文件、發(fā)送通知,、溝通工作,、宣傳業(yè)績已經成為家常便飯,這為泄密提供了多種方式和渠道,,在應用過程中因盲目,、麻痹、大意而導致的失泄密案件屢見不鮮,。
隱患長期性?;ヂ?lián)網是復雜開放的巨系統(tǒng),,任何信息資料在互聯(lián)網世界經過,都將“雁過留痕”,,難以徹底清理,。更何況,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復雜性和技術的隱蔽性,、局限性,即便作出清理,,技術優(yōu)勢者仍能將其恢復,。微信的自動存儲和備份功能,為涉密文件信息資料的傳輸又留下了一道“痕跡”,、增加了一分隱患,。
主觀“錯覺感”。微信不同于網站,、微博,,僅部分功能具有直接的“開放性”特點(如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其主要的通信功能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容易讓人在主觀上或多或少對微信抱有錯誤的“安全感”,。具備基本保密常識的人斷不會通過微博、網站發(fā)布國家秘密,,但很可能鋌而走險通過微信傳輸國家秘密,。
對策
面對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為保密管理帶來的新挑戰(zhàn),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深入普及保密法律法規(guī),;開展經常性案例警示教育;營造濃厚的保密文化氛圍,。
二,、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和使用規(guī)范,明確工作群建立,、使用的具體要求,;建立手機日常保密管理制度,堅決杜絕手機錄音,、錄像,、拍照等成為泄密事件的“導火索”。
三,、認真開展周期性保密自查自評工作,;嚴格查處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保密違法案件,依紀依法對責任人員嚴肅追責問責并通報,。
(琿春市保密辦)